2014中国·罗平(国际)摄影节

2014年01月27日10:18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新风景摄影,从罗平开始

2014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摄影节欢迎国内外摄影人

 

组照《峰林深处的家园》4 胡良辅摄组照《峰林深处的家园》4 胡良辅摄

  共同参与共襄盛事在风景摄影知名景点中探究风景摄影新路径

  他们在说——知名评论家纵横评说风景摄影

  我们在看——有针对性的策展梳理风景类景像

  看满目金黄的油菜花海促发专家智慧大碰撞

  他们在拍——中国风景摄影历程与形态展示

  我们有用——改变现状的突破从武装自身发端

  主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摄影报社

  曲靖市摄影家协会

  罗平县旅游开发总公司

  活动日程:

  2月15日:全天报到

  2月16日:展览开展(罗平县城布依风情园)

  2月16日:主题论坛:自然的风景、社会的风景与当代影像建构(罗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2月17日:摄影家景区采风(罗平县各景区景点)

  2月18日15时:摄影节开幕式(罗平县城布依风情园)

  2月19日:来宾返程

如梦似幻 尹宝龙摄如梦似幻 尹宝龙摄

  摄影论坛:

  自然的风景、社会的风景与当代影像建构

  主题阐释

  纵观100多年来的中国摄影史,人们之于有关风景的影像认知与实践,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有关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纪实性影像,在19世纪中叶即已出现,并成为早期进入中国的外国旅行家、商人、传教士和部分中国摄影师常用的影像实践。

  继之而起的,则是众多中国摄影师沿袭中国传统绘画的图式,借助影像技术与媒介材料,营造出来的数量巨大的中国画意式影像。这一影像形态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及文人趣味在摄影实践当中的独特表现,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被称作沙龙摄影,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影像形态渐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借助风景的影像营造展开的“无限风光”式的宏大叙事,以服务于一种国家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

  这一奇特的影像形态,在改革开放初期又与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于西方艺术及美学的粗疏理解相混和,成为摄影业界“艺术摄影”的代名词,并且作为一个影像类别长期袭用影响至今。有趣的是,这一时期,即使以抗辩和叛逆姿态出现的民间摄影团体,他们的主要影像实践,也主要表现为通过风景影像的营造,来彰显个人的不羁性情与浪漫情怀。

  当这种唯美而空洞的影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时,当这种影像价值系统受到90年代初期大规模展开的纪实摄影实践的不断挑战时,唯美化的有关风景的影像采集并没有消失,而是转而成为大批新兴中产阶级热衷的影像实践,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成为广大民众摄影爱好者选择的影像形态。

  与此同时,一些职业摄影师和艺术家,在保持对自己当下生活状态的敏锐观察与深度体验的同时,重新审视和接续晚清到民国时代有关风景影像的中国传统,甚至从久远的中国文化传统当中寻求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借助风景的影像营造,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人立场与当代观念。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大规模展开的城市化运动,城市景观的快速变化,成为国人最为直接而重要的视觉经验,同时也成为衔接自然风景与国人现实经验的独特景观。大批摄影师展开的针对这一景观的大规模影像采集当中表达出来的立场和态度,他们在风景与社会现实这一结合部位找到的多样化的视觉呈现方式,成为有关风景的影像实践历史当中一个重要的延伸和拓展。

  更多的年轻一代摄影师,则借助于网络这样通畅的资讯通道,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与影像资源当中寻求灵感,从自己当前的生存经验出发,自由地利用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和各种媒介材料,从而营造出极为丰富多样的有关风景的影像。与此前那些摄影师相比,他们的作品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在审视风景的过程当中更为独特的视角,以及在运用影像这一媒介技术方面更为宽阔广大的自由度。

  基于这样的观察与认知,本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对这一领域持续关注的学者、批评家、艺术家和摄影师参与,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有关风景的影像,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以期梳理有关风景影像的发展脉络,廓清长期存在的对风景影像的混乱认识,寻求有关风景影像未来呈现的新的可能性。

  论坛主持

  ■顾 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摄影家、批评家)

  演讲人及演讲主题

  ■刘树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批评家):风景与中国文人趣味

  ■张照堂 (台湾摄影家):内心的风景

  ■洪 磊 (艺术家):日常风景的传统美学

  ■曾 璜 (新华社高级编辑,影像收藏专家、摄影家):外国名家的中国风景

  ■杜曦云 (艺术评论家):当代艺术的文明底色

  ■姜 纬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出版策划人):景致是一个动词

  ■曾 翰 (浮图网艺术总监,摄影家、策展人):由景观山水

  ■高世强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空间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导师、空间影像研究所主任):风景作为肖像

风光9 杨跃摄风光9 杨跃摄

  作品展览:

  1. 个案研究:外国名家的民国风景

  策展人:曾璜

  展品收藏:影易时代

  这里展出的“民国风景”全部出自外国来华摄影名家,而且拍摄自同一个中国城市——福州。摄影术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进入中国,1842年的《南京条约》迫使福州成为了通商口岸,也成为了摄影术进入中国的登入地之一,这是选择福州作为“民国风景”个案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这里展出的作品出自以下摄影家之手:甘博(美国)、柏斯曼(德国)、盖洛(美国)、法兰克(美国)、岛崎役治(日本)、曼尼、辛希勒(英国)

  2. 历史标本:新中国“景相”

  策展:中国摄影报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风景照片,除了在大好山河展示中不自觉带有的文人意趣和灵光闪现,大多数则呈现出国家主义的宏大叙事范儿。

  尽管风景摄影在近年来出现了诸多丰富样态,但一脉相承的“风光”传统仍有着强大生命力,而且随着业余爱好者群体的大增而突飞猛进。

  在艺术、沙龙、中产生活、旅游推介甚至是国家形象展示的多重功能之下,这里呈现的跨越数十年的风景摄影样本,试图显现风景摄影在新中国的发展源流,同时作为标本以供评判。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