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摄氏2013】对话入围摄影师陈荣辉

2014年02月19日16:06   收藏本文

  2013年6月改版的新浪图片频道,以“有温度的视觉”为口号,致力于成为一个温暖而开放的网络平台,与中国最有活力、最优秀的报道摄影师一起共同成长。

  “摄氏2013度”报道摄影师大典是新浪网旨在打造一个专业、权威和公众性的赛事平台。新浪图片“摄氏2013度”报道摄影师大典设3个专业奖项,分别为年度致敬、年度潜力、年度深度大奖,同时设1个年度“记录身边”微博公众奖。

  陈荣辉,是一位24岁,就职于《都市快报》的摄影记者。新浪图片对话这位入围“年度潜力奖”的摄影师,深度解读其作品及本人。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

  大学参加学校社团“通讯社”,不过一开始加入的是办公室,以为可以轻松一点,没想到事情很繁琐。然后看到摄影部的同学很风光的样子,于是花人生中第一笔巨款买了一台单反,自告奋勇加入摄影部。最初的理想就是比周围同学拍得好一点,没太多其他想法。现在则是满腔热情。我的理想理想很宽泛,主要就是用照片去感受美好,即使我曾经拍过的那些不美好,其实也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总的来说,我是一个乐观而又感性的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更加严肃的心态,想着要去拍一组报道专题?什么触动了你?

  大四在上海的《东方早报》实习,那个时候知道了专业的新闻摄影是怎么样的,带我的老师是徐晓林,那个时候他经常带我出去拍照片,比如拍摄财经人物等等。后来他去玉树拍摄泥石流,去日本拍摄大地震,给我看了很多他的片子,因为这是在我的人拍摄的题材

  你仍然坚持从事这一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下定义吗?简单理解,我觉得就是通过观察,摄影师靠镜头去理解拍摄的事物,最后通过传播的方式传达出来。

  对于我这样的文科男来说,做很多事情都不能给我带来深厚回报,我只是热爱拍照的这份自由。在当前这个时代,自由是一种最大的奢侈。仅此而已。

  你喜欢过哪些摄影师?

  大学的时候喜欢荒木经惟,我想只要是男性摄影师,都会喜欢的吧。其实我佩服他的沟通能力,那种据说能够让女孩子五分钟之内脱掉衣服拍摄的能力,太厉害了。实习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奔着重口味的画面去。后来,我发现自己用力过猛了,为了画面而耿耿于怀。

  这时突然看到Alec Soth,就很喜欢了。看Alec soth的作品,你会很安静,然后慢慢沉思。有一个视频讲一个记者和他出去一起拍摄,看到一位怪叔叔在吃汉堡,画面很奇特,Alec soth拍摄之后,总是皱着眉头,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觉得“too much ”-太过了。最后在那组专题中,他拿掉了那张照片,这种不猎奇的心态是我喜欢的。

  从alecsoth开始我慢慢关注大画幅摄影,然后知道了joel。Joel Sternfeld从当代摄影来说,他是一个很关键性的人物,我从美国代购了他的画册《美国展望》,又忽悠同事买了他的《乌托邦》,每一副画面我都记得。我是没有学过摄影的人,看joel的东西,我慢慢梳理了摄影史,知道了他从沃克埃文斯传承而来,然后一起开创了新纪实摄影。这样你才不会浮躁,因为有些东西是自然而然的。joel的基本功扎实,他的大画幅摄影,构图讲究,视角宽广,没有一般的眼界根本拍摄不下来。我在慢慢学习,学习他看东西的视角,也就是他传达出来的思考问题方式。

  表现形式和传达信息,你更看重哪个?为什么?

  纠结了很久这个问题。以前我一直觉得传达信息是第一位的,不管你照片好坏,有内容就好了。但是,那是为了传播。现阶段,我想我需要一个相对完美的表现形式。比如具体说,形式的完美可以理解为角度独特,那么角度的独特会给大家一个全新看待事物的角度,那么这个时候,传达的信息或许更有意思。

  你会读哪些摄影理论方面的书籍,你怎样看摄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比较喜欢看摄影历史方面和访谈类的书籍,经典的比如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桑塔格的《论摄影》,还有国内的李楠老师的《影响》。最近看了陈建中老师的那本小册子《指尖上的摄影》。

  关于理论和实践,我印象最深就是森山大道在他的演讲里说的,去拍照吧,不停地拍。量变达到质变,既然是哲学的东西,我想摄影也是通用的。

  你是指理论对你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吗?

  当然不是啦,我的意思是看完理论后,千万不要沉迷于书,一定要去拍,只有拍了,你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在参加一个摄影工作坊的时候,李楠老师白天会讲理论,下午我就出去拍摄,晚上她会要求看我的原片,不让我删除相机卡的任何照片,只有这样,她才知道我的思路,是否把理论也就是学的东西用到拍摄当中,而不是只是口头说说。我现在恶补了很多摄影史的东西,特别是西方摄影史,你会发现太多东西他们已经拍过了,我们仍在走他们的老路,貌似我们进步很多,其实很落后,感觉挺可悲的。

  你认为摄影最困难的是什么?

  虽然大家都说摄影要个性化,要有内心的想法,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是过犹不及,太想用镜头去批判。实际上,我们认知尚浅。我觉得把镜头后面的我放小,镜头前面的事物放大是很困难的。太多新闻摄影记者以为自己对事情看透了,才会有不断对事物干扰,达到他想要的状态,其实,真的很肤浅。

  那么你认为怎样做就不肤浅了?

  起码不要过分引导,或者故意眩技巧。少放味精,多一点干货。真文章在孤灯下做,摄影也是如此。

  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放弃按快门?

  除非碰到生死,只要是我觉得值得去拍,我不会选择放弃按快门。有些道德方面,我觉得考虑不要太多,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摄影师能够决定的,当然,做个好人。

  你遇到过深度报道拍摄与日常琐碎工作之间的矛盾没有,你是怎样处理的?

  这个矛盾总是会碰到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日常中消逝了,深度报道还没有开始,就没了。我觉得最大矛盾是如何做又能够让报纸满意的报道,然后也是自己真正想去拍的报道。你内心真正想拍的东西,报纸不一定能够发,你只能慢慢攒着。

  这个时候,只能和领导沟通了,我觉得提前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领导会知道你是有想法的,反而会给你一些建议。如果领导支持你去拍,那就最好了,我的领导还是蛮支持的。如果领导不支持,那么支持下自己吧,不要放弃。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积累,互相鼓励。

  《石化江南》这组你拍了多久?什么样的机缘启动起来的?

  这组照片我拍摄了半年。从去年年中开始。最开始的机缘是当时央视大规模报道环杭州湾的污染,我搜索了很多相关内容,才知道我生活的城市是如此不堪。后来,杭州出现自来水污染事件,我在装修的时候给新家装了两套净水系统,我想这个时候一定要拿起自己的相机做点什么。部门同事朱丹阳当时在关注新城系列,于是我们经常会一起出去拍照,他给了我很多指导。

  中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题材很专业,需要很过硬的专业知识,这个是我欠缺的。我看了很多相关化工论文和资料,还买了一本美国化工的画册,但是仍旧觉得自己面对那些污染手足无措。因为我想知道更多,未来我会找更专业的人士指导我拍摄。

  对于接下来的一年,你有什么样的计划和目标?

  新的一年我要踏踏实实完成我的石化中国系列专题,已经有很多想法在构思。希望自己能够勇敢去做,不管多艰难。曾经有一天,只是路过一家热电厂,稍微转了一圈,对方就通过车牌号码查到我,电话打给我单位领导了。还好领导帮我承担。拍这个专题,真的需要很强大的精力去做,我想如果做成了,我也就成长了些。

 

  报道摄影师大典评选进入线上投票环节。初评入围的4个类别共20名摄影师,公开接受网络票选。线上投票结果将与线下终评的结果叠加,最终决出大典获胜摄影师。投票截止日期2014年3月1日。

  每个奖项最多可为三名候选摄影师投票。现在投票并点击右侧分享按钮发送至新浪微博,有机会获得摄氏2013大典现场门票。详情请见投票页http://photo.sina.com.cn/vote2013c/index.html

 

(编辑:SN096)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