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悦:读书笔记,关于布勒松的只言片语

2014年08月02日17:36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Martine Franck 摄影Martine Franck 摄影

文|任悦

  这两天在看布勒松传记,一边看,一边冒出很多古怪的想法。

  比如,如果没有罗伯特·卡帕,布勒松恐怕会作为摄影史里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存在——是“纯艺术”(fine art)而不是庸俗意义的“艺术”。1946 年,美国人为其做了一个展览(以为他死了),把他捧到一个神的高度,说他左眼看内在世界,右眼看外在世界。罗伯特卡帕及时出现,告诉自己的朋友:别给自己贴标签,还是老老实实去做摄影记者,因为这个身份会使你在同世界上任何事物接触时始终感到快乐。

  美国人擅长贴标签,布勒松自己曾说过,“是我的美国朋友让我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为人所知”。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比如德国人贝歇夫妇,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这是两位兢兢业业地为工业建筑留存档案的老师,但美国人认为他们在做艺术——纯艺术。随后,摄影史上出现了所谓贝歇的学生和杜塞尔多夫学派。当然,这个现象也会在艺术市场上有所投射,或许这才是标签的真正作用。

  布勒松成功地让自己无法归类,他不是超现实艺术家,也不是纪实摄影师,可最终仍旧被扣上了一个帽子——决定性瞬间创始人。而在这本传记里,你会清晰地感到,这个信奉并追求自由主义的艺术家,决不可能让自己屈服于某种秩序,他逃离刻板的画院;三次逃离战俘营,始终飘浮在秩序之外。

  用禅学来解释布勒松和他的瞬间可能更合适一些,比如他深受影响的一本书:《射箭中的禅思》,请容许我摘录书中的一段话,兴许这才是布勒松眼中的决定性瞬间:“完美的一箭并不在于那恰到好处的时刻,因为你并没有把自己从自身分离出去。你不要把力量集中在如何获得成功上,而是要集中在预见你的失败上面......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目标的,没有动机......把你从自己那里解放出来,抛弃原有的一切,这样你就一无所有,只有没有目标的紧张状态。”

  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样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哪能用在任何实用摄影领域——新闻、广告;甚至是那些职业艺术家身上!

  传记里有很多有趣的段子,无不透露出布勒松“顺其自然”的自由个性,当杜瓦诺给他看自己用禄莱拍的照片——对这位摄影师而言,这种相机是摄影师礼仪、尊严和谦恭的缩影——而布勒松的答复是:“如果上帝要我们用 6×6 相机拍照,他就会把我们的眼睛安在肚子上。”

  布勒松传记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关于他的婚姻恋爱的故事太缺乏细节。他的第二任妻子 Martine Franck 也是马格南的成员,打开她在马格南图片社的个人主页,寻遍她的个人简历和作品集,没有任何布勒松的痕迹,看来,这又是一个不愿被贴上标签的女人。

  2010 年,布勒松在美国的回顾展里有两张 Martine 的肖像,一张是她的腿(1967年);一张是她的肖像,正在喝茶,眼睛没看镜头(1975年)。后来有人针对这两张照片对 Martine 做了访谈,回忆当时拍照时的场景,她的回答是:

  在1967年那张照片里,她完全沉浸在读书的状态中,根本不知道亨利在拍她的腿。而另一张照片,她当时正头疼地厉害,对他在这个时候还拍照,心里实在很恼火。

  这样的结果似乎不太浪漫,正如看过传记之后,有些人变得不再那么神圣一样。现在流行“祛魅”,但祛魅的结果并非是以把他人(尤其是光芒四射的那些人)打入地狱而获得欢欣,而是让每个人都如我们一样平常,在凡人人生中寻找光芒。

  总之,这本书,值得读一下:

 《亨利. 卡蒂埃-布勒松》(皮埃尔。阿苏利纳著,徐振锋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皮埃尔·阿苏利纳著,徐振锋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编辑:SN129)

文章关键词: 布勒松 任悦 布列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