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少年的严酷旅程 全面颠覆摄影三观

2015年07月14日10:35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拍照吧少年”从三千余所国内外院校的4万幅作品中胜出的12名少年,在酷热的7月开始了摄影工作坊之旅。首先迎来挑战的是著名摄影师张千里带领下的人文地理组,三名学员分别是:王超、王浩宇和郭炳炎。他们的摄影三观将如何被颠覆?

张千里老师在宏村为学员们授课。张千里老师在宏村为学员们授课。

  从一开始陷入焦虑的学员

  “拍照吧少年”安徽黟县站第一天授课结束后,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王超坐在宏村一家民居中,头一直埋在手机上,双手游移搜索着关于黟县的信息,纠结着未来几天的拍摄计划。

  作为工作坊第一站的授课地点安徽省黟县,县区内包括了大大小小20多个景区。其中,西递与宏村以徽派建筑闻名遐迩,是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此外,县城周边还有大量像南屏与碧山村这样的古村落,以及西递石林、打鼓岭、木坑竹海等自然景观。即便如此,王超依旧担心没有足够的拍摄素材。

  因为事先的功课没做足,他来到黟县后惊觉自己对当地风情人物了解甚少,甚至不足以为系统拍摄提供足够的积淀。他没有选择出去采访打听,而是像大多数90后一样,掏出手机上网找资料。

  于是他陷入了创作焦虑中……他只是一直表示希望追求从儿时就向往的乡土情节。

  “乡土情节”在王超的理解中,是人和土地的亲密关系。他试图去追寻一个理想世界,然而所谓的“乡土情节”究竟在哪里?

用联想手机做拍摄计划的王超。用联想手机做拍摄计划的王超。

  王超计划第二天凌晨5点去碧山村看看,但愿在那个没有开发旅游的村子有所收获。然而黟县客运站到碧山村的最早一趟班车却是早上7点过后。

  工作坊进入拍摄环节后,学员面临的问题就是起得比鸡早,王超每日凌晨4点半左右,必须起床准备外出拍摄,不能错过清晨的光线。

  张千里老师对于王超的拍摄计划并没有太多干涉,只是反复叮嘱一定要核实消息来源。为错误的信息付出代价,是少年摄影师们在成长道路上,要迈过的第一个坎儿。

  拍祠堂?拍什么祠堂?为什么拍祠堂?

眉头紧锁的王浩宇眉头紧锁的王浩宇

  王超的同寝王浩宇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第一天选题完毕后,便就近在西递的老祠堂准备拍摄。

  93年出生的王浩宇偏爱建筑摄影,他希望在工作坊的几天中,完成对村落中一些颇具韵味的老祠堂拍摄。因此未来几天,他打算在数个村落间来回转悠。

  工作坊进行到第三天,他同样必须凌晨5点出发,约上司机师傅去南屏村拍摄日出。7月黟县的天气阴晴不定,只要天没下雨,他便不希望自己错过任何可能的景致。

  正午12点过一刻,我们偶遇在烈日下。他眉头紧锁,细汗涔涔,无奈地给我们快速浏览相机里的照片,不时摇头叹气,自觉并没有拍下好照片。

  沮丧与失落笼罩着他,犹豫一会儿,只好换个地方再次狩猎心中的祠堂,他的工作量非常大,辗转数个村落拍摄祠堂,一天跑下来干得比驴还多。

  张千里老师看过几张照片,认为他的摄影语言凌乱而急躁,虽然拍摄了不少祠堂,可是他自己并没真正想明白到底要拍什么。

  王浩宇对于摄影的热爱,对于他向往的职业摄影师来说,仅仅是个开始,还远远不够。

  更为要命的是,王浩宇即便做了切实的拍摄建筑的计划,却并未带着三脚架来参加授课。后面的拍摄,他只能在没有脚架的情况下妥协或寻找稳定的替代物。为自己热爱的摄影做好一切准备,是少年摄影师学到的第二课。

  学员被现实蹂躏,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

郭炳炎扎营郊外拍摄星轨时和导师喝起了啤酒谈起了人生。郭炳炎扎营西递石林,拍摄星轨时,和导师喝着雪花纯生、谈青春往事。

  有些沉默寡言的郭炳炎来自河北工业大学,来到工作坊后睡得比狗晚,第三天、第四天晚上,他在西递石林的山头上,想趁着近日的好天气拍摄星空。为此他必须忍受蚊虫叮咬,在荒郊野外扎帐篷过夜。

  从一开始,他就选定拍摄风光照片。他平时话不多,在大家讨论的时候也很少发言,然而他却是唯一一个带了三脚架来的学员。在授课第一天,也只有他一个人带着笔记本电脑,之后利用电脑为大家寻找选题提供便利。

  郭炳炎的存在感不高,但是当他来到西递石林,通宵拍摄星空下的喀斯特地貌时,没有人能再忽视他——为了通宵拍摄,郭炳炎自己购置了帐篷与野外生活的必须品,做好了驻扎在山上的准备——寂静时分,他在西递石林敲响了心中被星空触动的鼓点。

  郭炳炎拍摄星空的计划打动了导师。张老师从日落前开始,陪着他一起在郊外拍摄。

  拍摄间隙,他也获得了和导师喝酒谈心的机会,两个人在帐篷前喝着啤酒聊起了人生,也算授课之外的收获。

  当工作人员为他们送宵夜上山时,郭炳炎忍不住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又不时抬头看看天空的状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为照片添彩的机会。

郭炳炎在西递石林搭好帐篷,等待星空的出现。郭炳炎在西递石林搭好帐篷,等待星空的出现。

  为了让郭炳炎独立创作,有个人思考的空间,张千里老师冒险凌晨摸黑下山。隔天大早,得知因天气问题,郭炳炎什么都没拍到后,张老师安慰他说,“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张千里老师感叹,“拍照吧少年”活动对选手来说如同“煎熬”,因为大家都把拍照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作为一个摄影师,张千里老师无疑是男神级的,这也许得益于他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走在黟县的古村落里,竟然也有粉丝拿出手机来“围观”他。如何做一个明星级的摄影师,在摄影的现场如何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除了技术,导师张千里身上还有哪些东西值得学?

  安徽黟县,第二季“拍照吧少年”首站,想知道学员们在这里有怎样的历练吗?两个月后,跟拍纪录片告诉你答案!

  在纪录片出炉前,让我们先睹为快,看看张千里师徒都拍到了什么精彩图片。

碧山枧溪村,村民的房屋都依山傍水坐落在枧溪河两旁。枧溪村分外枧溪跟里枧溪两个村,两个村子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图为枧溪村民赶早去地里做农活。摄影:王超  碧山枧溪村,村民的房屋都依山傍水坐落在枧溪河两旁。枧溪村分外枧溪跟里枧溪两个村,两个村子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图为枧溪村民赶早去地里做农活。摄影:王超
入夜的宏村,远处是静默的山,近处波光晦明变幻,古民居影影绰绰,杨树在湖畔的晚风中婆娑起舞,人在其中,宛似画中漫游。摄影:王浩宇  入夜的宏村,远处是静默的山,近处波光晦明变幻,古民居影影绰绰,杨树在湖畔的晚风中婆娑起舞,人在其中,宛似画中漫游。摄影:王浩宇
这张拍摄于西递石林的长时间曝光星轨,是星星持续移动产生的轨道在黑夜中留下痕迹。摄影:郭炳炎这张拍摄于西递石林的长时间曝光星轨,是星星持续移动产生的轨道在黑夜中留下痕迹。摄影:郭炳炎
古城西递在一片蛙鸣之中苏醒过来,轻描淡写地抹上太阳为其准备的粉黛,出落的亭亭玉立,等待一天游客的到来。摄影:张千里  古城西递在一片蛙鸣之中苏醒过来,轻描淡写地抹上太阳为其准备的粉黛,出落得亭亭玉立,等待一天游客的到来。摄影:张千里
粉墙黛瓦,深宅大门,是传统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破墙开窗,以家为店,则是现在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摄影:张千里  粉墙黛瓦,深宅大门,是传统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破墙开窗,以家为店,则是现在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摄影:张千里
徽州除了有飞檐叠院和满眼的秀色之外,还有一片鲜为人知的新去处,叫做西递石林。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地质的变化与流水的侵蚀下演化出如此独特的地貌。摄影:张千里  徽州除了有飞檐叠院和满眼的秀色之外,还有一片鲜为人知的新去处,叫做西递石林。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地质的变化与流水的侵蚀下演化出如此独特的地貌。摄影:张千里
图为“拍照吧少年”人文地理组导师、学员及工作人员合影。图为“拍照吧少年”人文地理组导师、学员及工作人员合影。

  7月15日,人文地理组的工作坊培训就要结束,但第二季“拍照吧少年”刚刚开始。请不要走开,持续关注活动进展,让我们共同期待工作坊第二站——由赵钢老师带领的报道纪实组培训将于7月20日在北京开启。

文章关键词: 摄影 拍照吧少年 2015 人文地理组 张千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