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拍照吧少年”摄影工作坊影展亮相北京国际摄影周

2015年10月30日11:18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2015年10月24日,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影像艺术空间的2号馆,新浪图片主办的“拍照吧少年”大学生摄影工作坊作品展亮相。“拍照吧少年”是新浪图片主办的摄影工作坊,面向国内招募26岁以下、热爱摄影的大学生和年轻人。

  从2014年开始,“拍照吧少年”已经连续举办两季,第一季邀请了陈庆港、傅拥军、李楠、王身敦等四位业内资深摄影人担任导师,第二季更是在上一季的基础上,将学员分为人文地理、报道纪实、手机摄影、观念艺术四个组别,同样邀请到了张千里、赵钢、储璨璨、严明等四位相关摄影领域的重量级大咖为学员指点教学。

  第二季的四集全程纪录片已经于10月初隆重上线,借着北京国际摄影周举办的机会,新浪图片从两季“拍照吧少年”学员中挑选了10位学员的近80张“作业”,在北京国际摄影周进行展示。

  每个学员在工作坊学习期间,只有不到四天的拍摄时间,但是必须完成一个选题,对年轻的摄影人是巨大的压力,也是一种挑战。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工作坊期间拍了些什么。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厨房》 摄影:贾亦真

  贾亦真是第二季观念艺术组的学员,他认为:“厨房是每家必不可少而又相对隐秘的存在。其中物品镇设,灶具购置,总能代表时代科技发展,是个人审美的缩影呈现。不同职业的人对吃饭的需求相同,但是对灶具、制作等方面却千差万别。因为这一角成的陈列可以反映文明与创新,更能反映不同人群的思想活动。这是他在温州周边行走的过程中,拜访不同的当地居民拍下的。”

  来工作坊之前贾亦真说现在自己只想做图片编辑,等年纪大一些在拍照。授课结束之后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生改变,拿起相机离开办公室?

  《北京边界》 摄影:李铭珅

  李铭珅来自第二季报道纪实组,在北京进行拍摄。“北京这座城市是中国的首都,它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也有着现代化的镌刻。近年来,北京的地域边界不断扩张,使得人们对北京城的概念愈发模糊。在这次“拍照吧少年”的活动中,我走上街头,用相机记录了不同北京人心中不同的北京边际,也记录了北京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变化。“ 这是李铭珅对自己作品的阐述。”

  《永胜一百万》 摄影:卢凯凯

  永胜是个旧老城区之一。于继光,小学文化,在这一带拉了22年三轮车,买了三套房子,熟识他的朋友都称他“一百万”。他喜欢毛泽东,49岁那年,为了提升三轮车车夫的气质,开始穿军装上街。5年前,个旧客运站改造搬迁,于大哥的三轮车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于是转卖了三轮车,之后从事了不下二十几份工作至今。

  卢凯凯在第一季学员中表现优异,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一个有故事的小人物,之后进行了丰富的呈现。

  《城市 大圣》 摄影:吕明静

  吕明静是第二季学员,在重庆授课期间,她以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底层劳动者。她的作品简介--“在重庆,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农村,穿着朴素,三五成群,人人手中持有一根棒棒,被形象地称呼为“棒棒”。面对生活,棒棒用双手、一根棒棒及一对肩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带着自己做的披风和金箍棒去找到他们,在棒棒平时工作的地方拍下这组英雄的肖像照。”

  《左美2014》 摄影:牛博

  “左美村,西北勒乡下属的彝族村。作为彝族村庄,传统的民族服饰在村子里到处可见。但光鲜亮丽的服饰无法掩盖贫困村的现状。”这就是牛博在第一季授课期间,来到云南蒙自下属一个村落拍摄作业的直观感受,他用自己的影像呈现了一个复杂而贫困的农村。

  《一人一日》 摄影:邵年

  邵年说:“个旧依靠锡矿起家,但资源在逐渐的衰竭。它新旧共生,繁华与破败并存。人们会夸张的打扮,湛蓝的天色与湖面,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大量空置的房屋,外来的劳动者,时髦的青少年..。.这是一个让人觉得矛盾的城市,我试图用镜头记录它的状态。”

  邵年在工作坊期间,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对一个地方观感。他那句“把两张照片放在一起让它们交配”,一直在让人很难忘……

  《少年阿阳》 摄影:王丹穗

  参加第一季工作坊的王丹穗生长在城市,外出就学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她来到云南建水后,对当地的年轻人生活发生了兴趣,之后便尝试着进入他们的生活中。

  她描述她的拍摄对象——阿阳出生于1988年,在云南建水县城附近的村庄长大,亲情的淡漠让他和同龄的朋友们走的更近,总是一起结伴逃课去县城里打工、泡吧。他们出生于分崩离析的乡土社会,在城市边缘文化的影响下长大,这种“不城不乡”的状态让他们身处其中却又茫然无措。

  在工作坊结束后,因为她授课期间优异的表现,现在已经加入新浪图片摄影师的队伍中,在2015年完成数个深度图片报道,将工作坊感悟到的在工作中慢慢消化。

  《杨叔》 摄影:吴越

  在第一季的纪录片中,吴越的表现令人记忆深刻,同样,她的拍摄对象杨正宏也难以让人释怀。他是蒙自烈士陵墓的一名守陵人,他也是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位老兵。1984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同年在一次战斗中被敌方炮弹炸到从此失去了右眼,以及身上多处烧伤。1987年退伍以后, 组织给杨正宏介绍了不同的工作,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成为蒙自烈士陵园的一名守陵人,这一守就是28年。杨正宏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烈士扫墓,修墓,修缮陵园,宣传历史。杨正宏说,“这里牺牲的烈士都是我不能说话的亲人。能多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我的心就会踏实一些。”

  工作坊之后的吴越活跃在报道摄影的一线,在2015年间陆续拍摄了不少好的作品,这组工作坊的作业是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的第一次报道拍摄,工作坊期间的经历推动她在职业道路上更进一步。

  《结构》 摄影:袁诗然

  还在四川美院就读大二袁诗然身上有着敏锐的视觉,她的眼睛能够将拍摄物品从驳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切出美妙的四边形。

  图片并非刻意拍摄,只是偶然发现,觉得有趣,就从不同角度、细节深入,最后拍下来。我相信生活里每个存在都有其因果关系,每个存在都应该被尊重,值得被记录。我们暂以“结构”为命题。因为这是一个点、线、面的世界----袁诗然陈述自己拍摄这组照片是的想法。

  《五环外的足球梦》 摄影:赵宇

  第二季报道纪实组学员赵宇游走在北京的五环的棚户区,他遇到了一群怀揣着足球梦的孩子,他们跟随父母迁移来北京,他们渴望留在北京继续踢球,但很多的问题成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阻碍。

  赵宇试图在三天中记录下与这些少年相处的点滴,或许一次拍摄无法改变这个群体的命运,但是赵宇引发了思考,除了拍摄,他还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以上就是这次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十位学员的作品,四天拍摄时间虽短,但是相信他们每个人的作品,都不会让来到现场的你失望。愿“拍照吧少年”的每位学员勿忘初心,坚持向自己的理想前进。

  10月30日19:30分 ,中华世纪坛3号影厅,“拍照吧少年”第一季导师、《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李楠将为大家献上一场关于工作坊的讲座,她会和大家分享,年轻摄影师为什么要参加工作坊,又该如何更好的参与进去。

  李楠老师同时在国内各个著名工作坊任职导师,是著名的摄影评论家,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她这次是带着干货来的。

  “拍照吧少年”的两位学员,王丹穗与贾亦真也将在当晚现身说法,谈谈工作坊期间的苦楚与收获。

  届时新浪图片欢迎你的到来。

文章关键词: 拍照吧少年 李楠 讲座 北京国际摄影周 2015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