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拍照吧少年”
新浪图片公益性大学生摄影训练营第四季海选开始啦!
5位中国顶级摄影师组成的导师团
5地5天的摄影集训
这一次,让你顿悟摄影,出人头地!
当代影像艺术家,曾获得2016 英国保诚当代艺术奖提名,2013色影无忌中国年度新锐摄影师大奖,同年入选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11获得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 2010获得 Global Times2010国际风尚年度新锐艺术家大奖,2009获得亚洲主权艺术奖提名奖,同年获得丽水国际摄影大奖 。个展2015《Artificial Theater》瑞士ART & PUBLIC+日内瓦摄影中心,群展,纽约AIPAD国际摄影展,釜山国际当代艺术展, 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布交流展,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德国鲁尔双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等。作品曾被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多伦多星报,瑞士时报(Le Temps),德国明镜周刊Spiegel.de,美国WIRED,法国电视新闻 “francetvinfo”等重要媒体报道。
他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摄影艺术家,他从小生活在剧团大院,观看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他利用摄影和电脑拼接技术“伪造现实”,作品精致而怪异,将真实与虚幻同时呈现在观者的眼前;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关乎“人”的,他认为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人之片段”最能表露真相;他借助技术手段,不断突破传统摄影的藩篱,你能在他的作品里读出多种情绪,孤独、荒诞、不安、无序、疏离……
他说:“现实是每个人对真实世界的一种感性的反馈。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真实,只有多样的、丰富的‘感触和体验’。就‘体验而言’,摄影师无法在一幅图片作品中对‘感性’的体验做出‘快速的、有效的反应’——即无法直达现实的本质;但它却可以通过摄影作品对现实做出一种高度的概括、提炼和补救。”
新浪图片: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
张巍:我了解中国当代摄影大概在2000年以后。当时在艺术杂志和画册上看到了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比如王庆松、邱志杰等,觉得很震惊——摄影原来可以这样做。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摄影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我当时非常不喜欢传统纪实的摄影,也没想过要做摄影师。2002年我去北京电影学院专门进修了摄影,从此,我开始以摄影作为自己表达的方式。我发现摄影在各种当代艺术展览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媒介,而摄影的发展也会更加开放,更加自由。
新浪图片:《伤逝》、《无聊日记》、《白色礼服》、《临时演员》、《童话》、《某一死者的画像》、《人工剧团》……你的作品日渐成熟。一路走来,你的艺术创作和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张巍:当时刚来北京很穷,也没有方向,非常迷茫,拍照都是临时跟朋友借相机,各种相机,有哈苏,也有海鸥,东挪西凑,最后也算是完成了一组作品,起名叫“伤逝”。我把这些不同影像碎片组合在一快,然后框定到统一的版式里,就是想这些影像作为我迷茫状态的一种镜像。这个系列基本上没有展览过。
一开始我对摄影充满好奇,什么摄影的方式都想去尝试,也确实基本都过了一遍,但就是找不到自己觉得合适的,最后就想,干脆还是瞎拍算了,拍我身边的朋友记录无聊的每一天。下来就有了《无聊日记》这个系列。这个系列从2004年开始持续了很长时间,用的是数码相机和一个很破的京瓷傻瓜相机拍的,显得非常业余。最后我系统地整理这些素材的时候,发现真实存在过的平时不经意的这些片段,竟然会让人觉得有一种陌生感,还挺可怕的。
我把两幅画面并置一块,是想借助两个图像的互动,最终的效果感觉挺意外的。我觉得世界就是由这些看这没有关系的图像组成的,没有什么是无关的。这些算是我的早期的一些作品。
2007年以后,我开始了新的尝试,拍摄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摄影加电脑进行创作。《临时演员》做得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对五官的互换,到了《人工剧团》就是用很多五官来拼贴一个虚拟的人物。
新浪图片:你认同有“天赋”一说吗?你在影像上的直觉来自于某种“天赋”,还是受到了某些作品的影响?
张巍:开始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天赋”,认为自己的直觉挺到位,可后来慢慢发现这些东西也不是很靠谱。因为长时间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之后,这种直觉才是有效的,很多时候靠直觉去感觉的结果和现实都是相反的。
新浪图片:你所有的作品都和人有关,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
张巍:在我每次做作品的时候,总是想让自己把这些作品处理得更丰富一些。想尽可能地用这些作品来说服自己。《临时演员》从2007年一直到2010年,有四五个部分,有小孩儿的,也有躺在牛奶里的,其实还有一些就是比较性感、夸张的美女系列(但这个系列没有展览过)。它们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都是一致的。
从我的童年记忆一直到对当下人的理解,整个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对经历和人的认识的一个总结。刚开始是想表现中国人当下的一种精神面貌,当这个作品制作完成之后,也找到了用电脑互换的创作方法。我就觉得应该把关于我过去的那种受教育,被关爱,有被限制的一些童年记忆,做成“临时演员”,算是一种延续。
新浪图片:那你怎么处理这些作品在摄影语言上的差异化呢?
张巍:其实我的这些作品都是一个递进关系。每个系列都是受之前作品创作的启发。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就像我最早拍《无聊日记》,里边儿拍过很多人的肖像。我当时拍的那些肖像就有一种很呆滞的感觉,那时就想着我是不是以后能把他们放大,单独做一个作品。后来我就拍了《临时演员》。
制作《临时演员》因为持续了好几年,就同步做了《人工剧团》和《某一个死者的画像》。中途还做了一些实验品。他们的共同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从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开始的。《某一个死者的画像》和《人工剧团》同样都是借用了经典绘画和一些符号,就是大家都知道了一些名人符号来重新阐述的。
新浪图片:大约在五六年前你说过,“摄影是对生活的折射。当初选择摄影,是因为摄影更能表达我的一些情绪,因此我希望用照相机作为自己的方式表达。”如今回望这一路,现在的你认为摄影是什么?
张巍:对我来说情绪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觉得摄影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与媒介,我更多时候已经忘记自己会拍照了,我不再为想摄影是什么而浪费时间了。
新浪图片:你自己是从美院体系中走出的艺术家,如果让你重来一遍,你觉得应该怎样开始你影像艺术的学习?
张巍:还会像以前一样。我喜欢所有的艺术表达,现阶段摄影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表达媒介。艺术都是相通的,首先要解决的一定是审美和提高自己的洞察力。
新浪图片:你了解“拍照吧少年”这个活动吗?你觉得这样的工作坊能给业界带来什么,给年轻人带来什么?
张巍:很荣幸被邀请作为第4季“拍照吧少年”的导师来参与这个活动。这样的工作坊是很好的交流的平台,可以跟年轻摄影师一起互动,对我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会尽可能的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某一死者的画像》
新浪图片:时代不同,我们观察和拍摄对象的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拿起相机或手机记录生活,你有没有一些拍摄上的建议提供给当下的年轻摄影人?
张巍:随着时代发展,各种高科技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工具都变得更便于操作,更加智能化,让我们不再为一门独特的技术费尽心思。就照相技术来说,再也不是什么摄影大师炫耀自己的资本了。但不管什么时代,大家面临的问题都是技术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不管什么年代出生的人,都要用提高自我认识,对当下现实有深度的体验后,才能对自身及社会环境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
【答疑解惑】
若有任何关于拍照吧少年活动的疑问,请前往“拍答”之“拍照吧少年”官号咨询。
步骤:先登陆拍答,再在搜索框里搜索“拍照吧少年”或者在“找人”—“推荐答主”中找到“拍照吧少年”。
拍答——新浪图片旗下的摄影问答&讲座平台——在这里找到你的摄影老师!
2017“拍照吧少年”新浪图片公益性大学生摄影训练营第四季海选开始啦!本季“拍照吧少年”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赞助,由5位中国顶级一线摄影师组成导师团,带领15名学员,分组前往创作地点进行为期5天的摄影集训。这一次,让你顿悟摄影,出人头地!
“拍照吧少年”是由新浪图片主办的公益性摄影工作坊,面向全国热爱摄影的大学生以及26岁以下的年轻摄影师招募学员,活动初衷在于提升学员的摄影技术与理念,并向立志成为职业摄影师的大学生们传授职业经验,明晰个人风格,指导职业规划。
如果你符合以上条件,即可报名参加。本次活动将最终甄选15名优秀学员入驻工作坊,接受最前沿的摄影训练和贴身指导。入选学员在活动期间的食宿、授课、当地交通等一切费用全免。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访华前 这个国家的总理说“感谢中国体...
- 【 军事 】 涡扇15何时才能买到登上歼20的“船票...
- 【 财经 】 女方婚前购房增多:我有面包你有爱情...
- 【 体育 】 拜仁官宣马竞边卫加盟 转会费8000万欧
- 【 娱乐 】 向佐求婚成功!郭碧婷现订婚宴手戴钻...
- 【 科技 】 华为:P30潜望式摄像头经过三年的研发
- 【 教育 】 校长陪餐分身乏术 建议教师校医参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