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专访 | 韩松:他用手机拍出比相机更好的照片

专访 | 韩松:他用手机拍出比相机更好的照片
2019年03月18日 16:14 新浪图片

 

据说,史蒂夫·乔布斯生前一直对摄影很感兴趣,而由他担任联合创始人的苹果公司所推出的iPhone也确实在几年时间里改变了当代摄影的面貌。渐渐的,手机摄影不仅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更深刻地影响着摄影记者、艺术家等专业人群的工作方式。

 

2015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作品

 

2015年,热爱旅行的80后男孩韩松,凭借一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耶尼清真寺前拍摄的照片,拿下了当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这时的他刚刚放弃单反相机,开始用手机拍照。而这次获奖,无疑更加坚定了韩松的这一选择。之后的几年间,韩松坚持将旅行与摄影相结合,用一台台iPhone相机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纽约的街头、里斯本的朝霞、重庆的江边、莫斯科的地铁……在这些照片中,奇异的光线与巧思的细节是永恒的主题。抛开笨重相机的束缚和压力,韩松将敏锐的观察力发挥到极致,在方寸之间创造着一个个视觉游戏。在他看来,正是手机,“让摄影重新回归了自己的双眼”。

 

以下为新浪图片对摄影师的专访

采访、撰文:马列

受访:韩松

 

Q:你开始用iPhone拍照是在2013年,此前也用相机拍摄吗?

A:此前拍的不多。我是大学毕业后才开始玩摄影的,先用单反相机拍了一年,之后开始用手机拍摄。我特别喜欢旅行,经常从成都出发去川西和西藏,拍一些风景和人文照片。便捷性是我选择手机摄影很重要的原因。此外,脖子上挂着一个很重的单反相机,对我和被拍摄的人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我不太喜欢这种压力和束缚,手机摄影能让我得到释放。

 

《莫斯科地铁》

 

我第一款可以拍照的手机是iPhone 5C,只有一个镜头,没法光学变焦,画面稍一拉大,基本上就没法看了。不过,这几年手机摄像头的画质提升非常明显。2017年,我曾经参加了平遥摄影节的一个联展,拿出了10张用iPhone 7P拍摄的照片,输出了30寸左右,效果很好。

 

《莫斯科地铁》

 

Q:你的照片开始为人所知,是从拿下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开始的。那时,你对手机摄影怎么看?过了4年时间,看法有什么改变吗?

A:那时候我的想法很单纯,只是希望自己用手机拍到与用相机一样好的照片。这种感觉就像是让摄影重新回归了自己的双眼。

从2015年到现在,我更多是在学习并试图拓宽自己审美的边界。举个例子,2015年成都的方所书店刚刚开张,经常会举办一些关于当代摄影的展览,我在那时看到过冯立的作品《白夜》。那时的冯立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出名,而我也不太能理解那种照片,只是觉得:为什么这么难看?因为那些照片在大白天就用灯光硬闪街道上的人和物,完全不符合我当时脑海中的审美观念。

但是到了现在,《白夜》却已经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当代摄影画册之一,每次翻看都让我有一种“顿感”的感觉。最近这两年,我越来越关注当代摄影,也逐渐放下了以前那种对审美比较狭窄的认知。现在的我不仅仅关注那些视觉审美的东西,同时也觉得摄影这条路是越走越宽了。

  

《泰国植物》

 

Q:你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在旅途中拍摄的,你觉得在旅途中更容易拍到好照片吗?

A:我曾经是这么觉得的——旅途中那些陌生的环境更容易刺激我去发现和创作。但是,我现在却经常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里拍摄,比如我的家乡重庆和现居地成都。

 

《重庆》

 

在旅途中想要拍到好照片,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对未知场所的探求;而在熟悉的环境中拍摄,则会让摄影师感受到一种再次发现的魅力。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城市都处于一种不断的、激烈的变化中,这种强烈变动着的东西很有意思,也很吸引我。

  

《成都》

 

Q:在自己熟悉的城市和日常生活中,拍摄难度是不是也会更大一些?

A: 好像是的。因为想要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发现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难度确实更大,也需要更敏锐的观察力。

  

《重庆睡衣》

 

前段时间,我和另一位摄影师朱毁毁做了一个项目,也是因此我才开始重新审视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当时,我们两个人分别在这两座城市拍摄照片,然后放在一起展示。印象很深的是,我在重庆江边拍到了一个穿着大红色睡衣的大妈,我一直追随着她,直到登上岸边的礁石,她才回头非常凶狠地看了我一眼。而成都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拍到了一个穿着粉红色圆点睡衣的女人牵着两只狗走在路上,眼神中有些慵懒又有些高傲。我觉得,像这些特别细微的细节,就更容易被长期在那里生活的人抓捕到。

  

《成都睡衣》

 

Q: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旅途中,你觉得自己最常被什么物象所吸引?

A:光线吧。首先,光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变和模糊不定的东西;另外,当一件物品被覆盖上不同的光线时,它也会变得有些不一样;而且,光线也总能让场景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在东京旅行时,我曾经被一条小巷中的光线所吸引。锡箔纸反射的阳光印在了街边住宅的墙壁和屋顶,与粉颜色的环境光相映成趣。我当时觉得,这整个场景就像是用光线印在东京街头的一句俳句。

 

《东京街头光线》 

 

Q:看了你的许多照片,我发现你特别喜欢拍摄光线、云彩、建筑形态等。随着拍摄的增多,你会不会觉得有些照片只是在不断重复?

A:我觉得,在这些相似的照片中仍然存在微妙的差别。在布达佩斯旅行时,有一天傍晚,我透过窗户看到一朵粉红色的云飘过。但15分钟后,那朵云的样子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特别喜欢这种微妙的差异,不只是在摄影里,也体现在音乐中。我从小就弹钢琴,德彪西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的钢琴曲里有一首《欧石楠》,在呈示部的一个和弦接近尾声时,却又几乎原样重复了一遍,只是其中的一个音跟之前相比下降了半度。但就是这个半度,让整个和弦的音色产生了迷人的变化。前一个和弦会让人觉得好像欧石楠在阳光下翻滚,而后一个和弦则让人觉得天空中飘过了一片薄云,以至光线一下子变得不同了。

 

《泰国植物》 

 

《欧洲》

 

《欧洲》

 

Q:在你的创作过程中,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分别占有怎样的比例?你怎么看待后期制作这部分?

A:有时候,假如拍下来的画面本身已经很好了,我可能就不需要做后期了。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两者的比例应该是各占50%吧。因为手机在焦段选择上不是特别方便,还达不到单反相机的水平。而我又特别喜欢在街头随性地拍,只要是有意思的画面都会立刻拍下来,这样就很难在拍摄的过程中细细选择各个要素是否合适。所以,我就会在后期进行一些调整。我觉得,后期的目的在于达到一个满意的呈现,只要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我想要的、喜欢的就好,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纽约》

 

Q:你这么喜欢旅行,走过了全世界很多地方,有没有哪个城市最吸引你?

A:我去过的地方其实还不算特别多,每年除了有两个月左右在旅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成都。我觉得,每个城市吸引我的地方都不同。比如,小时候我对大都市有一种幻想,而纽约就是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地方。去年我就去了纽约,那里阳光洒在街道上的感觉以及城市的多元文化,我都很喜欢。再比如成都,我住在城南郊区,每次经过城市边缘的连接部时,都会被那种毫无缓冲的场景变化震撼到。还有我的家乡重庆,我很喜欢那些长江边的小镇,在那里总能体会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勾起一些儿时记忆。除此之外,一些欧洲城市的公共空间也很吸引我,那些广场就像一座城市的客厅一样,会有许多人集拢在那里做很多有趣的事。

 

《纽约》《纽约》

 

 《纽约》 《纽约》

  

《欧洲》

 

Q:对于今后的摄影创作,你有什么方向或计划吗?

A:今后几年,我还是想更多记录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成都。我一直对成都的城市边缘很有兴趣,就是那些有点像“都市荒野”的地方。如果真的拍摄,我可能会同时使用手机和相机,这也考虑到今后输出制作作品的问题。而且,在拍摄手法上,我应该也会采用一些更为当代的艺术语言。

 

《成都》

 

《垃圾桶》

  

《泰国植物》《泰国植物》

 

韩松

摄影师、自媒体人、原画册工作室创始人。2015年获得全球 iPhone 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后,作品受到关注。因拍摄的题材多为城市、建筑、人文,塑造一个他人不曾感知的城市美学世界,被媒体称为“城市诗人”。近年来,手机摄影作品多次在北京798“悦”美术馆、平遥国际摄影展、连州国际摄影展、大理国际影展、深圳摄影节参加联展。创办工作室“原画册”是以手机摄影为媒介,进行大众美育和生活摄影图像传播的平台,工作室著有畅销书《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

责任编辑:王卫

韩松相机手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