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新浪图片对屈菁菁的独家采访
采访、撰文 | 口瓜
受访| 屈菁菁
Q: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呢?
A:我是2015年开始喜欢摄影的,平时主要用手机和微单拍摄。因为我觉得器材不是最重要的,拍照就是记录生活中独一无二的瞬间,把它用自己的理解和风格表达出来,试图和其他人找到共鸣。
Q: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摄影师、艺术家或者设计师?他们对你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A:特别喜欢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尤金史密斯,其实他们都是新闻摄影师,擅长拍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人物。尤其是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对我影响很深远,使我在生活中喜欢去抓拍瞬间,而不是让模特摆拍,或者让他们知道“我要按快门了”。我通常不经意间突然拿起相机,迅速按下快门,去捕捉真实的、有力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才是珍贵、不具有重复性的。
Q: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旅途中,你觉得自己最常被什么物象所吸引?
A:我觉得是周围的环境,有时候一瞬间光影的变化赋予了人物特殊的意味,包括一些细微表情和肢体上的变化,我都很感兴趣。我希望自己的照片是有灵魂的,如果我的照片有观众,我希望是能跟观众对话的,跟表演一样能表达、传递情感,使人产生共鸣。
Q:为什么喜欢拍人像?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者瞬间会吸引你按下快门?
A:我觉得人是特别有意思的拍摄对象,特别细微的变化可能带来很多强烈的情绪。但通常大家面上又是波澜不惊的,这点很有趣,让我特别想挖掘大家背后的情绪,我很喜欢捕捉这些真实的、细微的改变。所以我喜欢拍周围熟悉的人的陌生状态,或者是素未相识的人给你一种熟悉感觉的状态,不经意的瞬间通常是最美的。在一起生活或者一起交流,拿起相机的一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这张照片就是工作间隙摄于纽约街头,当时他的脸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影里。那段时间感觉他个人状态有所转变,跟之前的性格有了不小变化,那一瞬间觉得他眼神特别深邃。
Q:一直以来有系列化、专题化的拍摄计划吗?
A:我拍摄的照片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生活中、工作中遇见的有趣的人,拍摄他们的单人肖像。比如说合作的演员朋友,他们在台前台后通常是两种状态,我想记录这些不同。第二部分是每部戏杀青后我会给每个工作人员拍张肖像,记录和感谢他们对一部戏的付出。因为幕后的工作人员往往很辛苦,却很少被台前看见。
Q:作为演员经常被拍,这会让你拍摄时捕捉人像有影响吗?
A:会有影响,但有时候我觉得是一种反作用。可能是因为我平时太多工作是需要配合拍摄,自己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工作时也很少处于放松状态,跟我期望的“决定性瞬间”不太一样。比如说,这张照片里是我奶奶,有一年过春节回家,我一下子发现她老了很多,但还是很美丽优雅。所以一瞬间我就有种冲动记录她满头银发的美。
Q:普通摄影师因为没有明星身份,所以拍摄的照片会有很多出口。不知道你的照片大部分都怎么发表?
A:我的照片大部分通常都发在微博,因为我特别喜欢跟人分享,收到反馈。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力到了,有足够的作品的时候能够集结成册,或者是开自己的肖像画展。
Q:会和演员朋友互相交流拍摄心得、技巧吗?
A:交流的最多还是剧照师,通常一进组我就拉着剧照师问他们是怎么拍摄的、他们的理念、机器设备等等,也会向他们请教下拍摄的小技巧。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摄影技术不那么重要,所有的技术都是为表达服务的。有独特审美、拍摄风格的话,拍摄技术在其次。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韩国夺冠球员脚踩中国奖杯狂笑 还做撒...
- 【 军事 】 伊朗反舰弹道导弹能否让美航母退避三...
- 【 财经 】 重提“学好数理化 打遍天下都不怕”?
- 【 体育 】 世联澳门站-中国女排3-0胜韩国夺冠
- 【 娱乐 】 蔡少芬婚礼当天大骂她 陈法蓉11年后泪...
- 【 科技 】 后台刷新:大批iOS应用被曝发送用户数...
- 【 教育 】 高考恰逢端午节多地龙舟活动挪期让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