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专访 | 黄晓亮的梦幻摄影世界

专访 | 黄晓亮的梦幻摄影世界
2019年05月21日 11:39 新浪图片

  认识黄晓亮应是在4年前,但认识他的作品却应该是在8年前,那梦境一般的影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时特别好奇他是如何“制造”这些影像,从早期的《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丛林日记》到后来的《春——人间景》《夏——委婉》再到近些年的新作《无题——日常》《东窗》《无寻》,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找寻到黄晓亮艺术创作的脉络。很多人都用绘画性来“标签”他的作品——它们远观起来也的确很像绘画,以至于擅长绘画的黄晓亮也经常将自己画作和照片混合起来一同展览。无论是绘画,还是照片,它们都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尤其是他的照片,是一种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存在,它们就像是黄晓亮自己在轻声地讲述某一个故事,一个身边的故事。这个故事和黄晓亮自己有关,也与很多人的记忆有关。

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之一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之一

 

对话黄晓亮

图 | 黄晓亮;文 | tasi

 

  Q:能简单聊聊“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系列作品么?它的创作灵感源自哪里?它们就像是突然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A:这是我很早时候的作品,从大学毕业到2013年之间,但实际上这个期间所创作的各个系列,都有自己单独的名字。而我会帮这整个时期的创作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是我最早创作的一个系列的名字,也是我大学的毕业创作。

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之四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之四

 

  Q:很多观者对于这种“梦幻”式的影像充满了各种好奇。可以简述一下自己艺术创作的方法么?(因为有很多观者对于这种“梦幻”式的影像充满了各种好奇。)

  A:关于我的创作怎么做的,如何呈现的,这过去的好几年里已经面对媒体说过很多次了。观众如果想要了解,可以去网上搜索以往的采访。我个人对技巧,技术没太大兴趣,因为创作不是由技巧先来决定的,而是创作的思考觉得选择需要什么技巧,至于技巧的成熟与否,和能否表现自己的创作,看艺术家本人是否用心了和对艺术的执着态度。

剩下的风景剩下的风景
回忆是美好的之二回忆是美好的之二

 

  Q:我觉得你的影像作品很像是一部凝固的电影。你喜欢电影么?可以列举几部你喜欢的电影么?

  A:我喜欢电影,电影是影像艺术的一部分,影像艺术又有很多种可能。喜欢的电影多了,不能以我自己看过的东西我就说最好或者最喜欢,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就像别人问我最喜欢哪个写的书,我说没有最喜欢,因为都不是绝对的好。艺术作品也一样,你有最喜欢的作品吗?没有,就像没有最喜欢吃的菜,因为不能保证你下一次是否会吃更好吃的东西。但我想我有无数不喜欢的,不一一列举了。优秀的电影,大部分都有一个优秀的影像呈现,在我看来这是前提。媒介本身所发挥的优势是不可取代的。如果一个电影的摄影很差,剧本再好,也不过只是一般的电影吧。毕竟是视觉艺术,摄影都差的看不下去了,那个电影的故事也不可能深入人心。

夜深人静 | 2011夜深人静 | 2011

 

  Q:很多摄影作品都在着重表现照片的立体性(追求光影效果,追求立体感),而你的作品恰恰相反——它们非常的平面化,为什么会这样呢?

  A:照片都立体性体现在用光塑造物体,大部分都拍摄对象要么是人,要么是景,总之是一个实物。而我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并不是实物,是纯粹的光影。我的作品既不能只用绘画的角度来看,也不能只用摄影的角度看,结合起来一起看就能明白了。

看风景之二看风景之二
温情已不是爱温情已不是爱

 

  Q:你的作品中有很多背影和孩童的影像,他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A:出于我早期创作时的想法,那时候涉世未深,思考的和体会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复杂,相对能体会到的面比较窄,更多的就是对个人经验的感受,比如回忆啊,过往所经历过的种种事情。但20岁出头的人能有多少不一样的个人经验呢,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面很窄的,大部分极想表达的东西来自于回忆。我也是相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我不会去历史中找某一个题材,从别人的著作中去挖掘什么灵感,那都是他人的,不是我的。那我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只想那些单纯的,好玩的,那我那样做了,不给自己添不必要的累。

Untitled #20150513Untitled #20150513

 

  Q:从“无题——日常”系列作品开始,你转向为彩色影像的创作,原因是什么? 

  A:没有原因 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是一个过程的转变。

  Q:你在创作摄影作品的同时也写诗歌、绘画、做视频,你如何处理这些不同媒介之间的关系? 

  A:它们除了媒介的差异之外,都是同样的创作,只是不同媒介可以满足不同需要。它们之间相互弥补创作的需要。

Untitled #20170524Untitled #20170524

 

  Q:你现在主要工作生活的城市是哪儿?为什么要远离中国的“一线城市”? 

  A:我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吉首和长沙,创作跟城市大小没有关系,毕竟自己不是一层不变,足不出户的那种。大小城市一年到头走很多次。也不是故意远离一线大城市,否则我不就不会在一线大城市办展览了。在二十几岁一个人的时候我特喜欢在大城市,后来有了孩子以后,我还是想和孩子们在一起,让我觉得有家的味道。小城市有烟火气,没有那么冷。

Untitled #20150909Untitled #20150909

 

  Q:你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每天想一想创作,动动笔。要是不在工作室,那就基本上带着孩子一起在城市周围郊野瞎溜达。可能一半时间在玩耍吧,玩的不想玩了就回到工作室接着工作。到了现在我觉得更像早九晚五的上班,比以前有规律些。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也不能太特别了,其实没有那么特别的事情,有很多大家看到的艺术家疯疯癫癫,古里古怪的显的特别酷的生活,在我看来大多数是装的,为了满足人们心中对艺术家的形象理解而故意那样做了。

Untitled #20151009Untitled #20151009

 

  Q: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艺术家,对于你来说,艺术家这个职业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A:是自由,相对的自由。但我觉得这种自由是一种冒险,在整个社会来看,艺术家是一份高风险行业。这种风险不是投多少钱的事,也不是博一博的问题。是拿一生当来冒险。本来也许考个公务员,当个老师什么的,或者去某个国企早九晚五上班,可以过分安安稳稳,生活有保障,风险很低。不惹事的话也许一辈子都平稳。但是艺术是什么,艺术在俗世中啥也替代不了。要把艺术转化成一种可以谋生的工具,不只是工具更应该还要是自己最爱的才行。否则不可能让艺术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生产力。最近有个日本的电影里面女主角的父亲和他和她分别的时候说到:找到你欲罢不能的爱好,当成工作。

Untitled #20150627Untitled #20150627

  Q:你做了很多的展览,也获得了很多的奖,对你来说,哪一个展览或者哪一个奖项是比重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A:都重要,每一步都是脚印,都是基础。一步步来的。

  Q:“无寻”系列作品之后,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么?未来几年的规划是什么样子呢? 

  A:接下来还会做更多的投影装置,还有绘画,影像当然是一直都做,这个不落下,这个已经成了我的一种思考方式。接下来会做一些跟地域有关的创作,比如上海、巴黎。去年我在巴黎创作了一段时间,我想我会先完成跟巴黎有关的一些新的创作。

 

 

 

责任编辑:王卫

黄晓亮摄影影像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