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拍照吧少年导师杜子:你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你所要表达的方向

拍照吧少年导师杜子:你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你所要表达的方向
2019年07月10日 17:59 新浪图片

  拍照吧少年第六季正式启动!

  6月25日,第六季“拍照吧少年”正式启动。这一次,我们打破时空阻隔,寻找真正热爱摄影的你,一同在属于你的城市中找寻不一样的风景。本季“拍照吧少年”摄影工作坊依旧面向在校大学生,以及26岁(含26岁)以下的年轻摄影人群招收学员。活动初衷在于提升学员的摄影技术与理念,并向立志成为职业摄影师的大学生们传授职业经验,明晰个人风格。本次活动将最终选拔9名优秀学员入驻工作坊,在各自的城市中,通过线上教学指导的方式,接受最前沿的摄影训练和创作指导。

  导师杜子

  杜子,中国当代著名影像艺术家,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原任人民摄影报社编辑。

  曾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映纪实影像奖等多个奖项。作品在世界多个国家展出,并被多个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

  瘢痕-采石场 ,杜子作品

  瘢痕-采石场 ,杜子作品

  景观,是杜子摄影作品的切入点,但与正常景观摄影不同的是,杜子将其视为一种病理性切片的存在——“我的创作意在提供一种风景病理学的视觉议案”。他希望观者在观看这些景观表象的同时还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经济发展、资本运作、环境保护……如何让摄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是杜子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内容,摄影成为他强有力的“武器”。 

  此外,对于杜子来说,摄影创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它的漫长并不仅限于时间和地理的维度,它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痛楚——曾经美好的风景变为荒芜,曾经潮起潮落的海岸变为废墟,曾经热爱的土地变为一块块的“瘢痕”……爱之深,痛之切,也许这种爱与痛的交融才是他摄影创作的动力。

 

  以下为新浪图片对杜子的独家采访

  采访、撰文:tasi

  受访:杜子

  Q:《瘢痕》作为一个长期摄影项目,整个系列拍摄了多长时间?你当时拍摄它的动机是什么?

  A:《瘢痕》是一个可以永不结束的项目。这个系列的展览是在拍摄持续进行2年后举办的,对我而言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具体到拍摄动机,我想启动一种以奇观为触发装置的社会批评行动,提醒每一位观看的人这些奇观的存在以及给观者带来的视觉震荡。虽然是社会批评,但它还是建立在理性的艺术语言之上,针对这些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也并没有使用那种曾经的纪实摄影所喜用的激烈的社会挑衅和暴力现实主义。

  瘢痕-鱼鳞坑,导师杜子作品

  瘢痕-鱼鳞坑,导师杜子作品

  Q:《瘢痕》到《填海》系列作品,你的关注点都在于人与地球的关系上,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爱德华·伯汀斯基的摄影作品,你觉得你们作品之间的异同点在哪里?

  A:伯汀斯基主要运用大画幅相机进行拍摄,作品以真实的工业场景为主题。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先行者,他的视野和拍摄内容非常国际化,而我是专注和深耕中国,用病理化分析的方式探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我们都希望能用图片来促进这个世界的改变。

  填海,导师杜子作品

  Q:在《瘢痕》系列作品中,你运用了俯视和平视两种视角来呈现作品,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填海》更是采用了图片、视频,图表、装置及文献、考察日志等多种形式来呈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A:我在寻找拍摄对象的时候,会利用卫星地图进行搜索,在地图上会看到比较明确的瘢痕状态——这也是我将整组作品的观念提炼为《瘢痕》的原因,在作品呈现时,我便将卫星地图也置于其中,让观者可以看到所拍摄的景观在卫星地图上所呈现出的具体的“瘢痕”,从而很直观让人感受到人对地球的伤害。之所以采用多样式的呈现,是因为它能更好地吸引人深入探究和思考,是对过去纪实摄影所喜用的暴力现实主义的反动。而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由若干个事实以及细节所构成的一个有趣而完整的叙述,这种叙事的力量现如今显得更加重要。

  瘢痕-矸石山,导师杜子作品

  瘢痕-矸石山,导师杜子作品

  Q:《瘢痕》和《填海》两个系列的创作都将许多照片进行了合成,它们的尺幅都非常巨大,有几亿甚至几十亿像素,为什么要选择大尺幅的形式来呈现它们?

  A:作品之所以使用大尺寸和大的像素数据制作,也是考虑到如何基于宏大的国家体量震撼地展示出这个基于环境的问题。照片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拼接技术,展示出如画卷般的山河地景,娓娓道来,却又触目惊心。并且某种程度上,这种大尺寸和拼接的语言的使用,也在体察资本之于地景的强大压力与改造。此外,因为大尺幅,观者很容易被带入其中,成为瘢痕的一部分。作品所要诉求的是让观众深入现场,感同身受,最终激发出观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紧迫感。

  填海,导师杜子作品

  Q:你并不是一位“高产”的摄影师,能否简述一下你的创作方式?例如,如何选择题材?如何选择拍摄对象?

  A:这些年,我不定期赶赴那些矿山、采石场、削山造地、矸石山、鱼鳞坑、露天矿坑……等被人为干预的景观现场,进行有准备的拍摄。我的工作方式通常是通过网络搜索寻找和使用地图卫星定位来确定要拍摄和考察的地方。所以可想而知,我的行踪是大跨度地行进于中国的各个省市,并且需要仔细地调查和研究每一个拍摄对象,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瘢痕-露天铜矿,导师杜子作品

  瘢痕-露天铜矿,导师杜子作品

  Q:在拍摄《瘢痕》和《填海》系列作品过程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么? 

  A:至于印象深刻的事,太多了。既有看到对环境破坏的愤怒,也有对这一切之所以产生的诘问;既有在当地朋友引导下收获满满的喜悦,也有无法进入现场的无奈;既有踌躇满志的一路向前,也有被误解、被孤立时的恐惧……这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人生的财富,我将永远珍藏。

  瘢痕-铝矾土矿包围的长城,导师杜子作品

  瘢痕-铝矾土矿包围的长城,导师杜子作品

  Q:在人与地球的关系中,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A:在《瘢痕》里,展示瘢痕。通过提醒瘢痕的存在,而激发观众的痛感,我希望进行更多的社会行动和推动国家法令的颁布,来促使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重视与改善,同时对于资本所及之处留下的残迹进行关注,此外,痛感的产生也有助于我们反思“风景”这个中国文化主要承载主体面临的困境。我的后续项目《填海》,它昭示着中国土地危机和由此带来的诸种与神话尺度相比拼的土地制造奇观。

  填海,导师杜子作品

  Q:2005年,你辞去了《人民摄影报》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你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首先是为了自由:自由地支配时间、自由的选择工作,可以自主的说“Yes”或“No”。然后就是有了大块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不拍摄创作的时候,我一般会去收集大量的资料,同时也去阅读很多相关的图书——我要先搞清楚很多知识,才能开始自己的影像创作。例如,在创作《填海》系列作品前,我就以海岸线为线索制订了一条沿着海岸线做田野式调查梳理计划。除此之外,我和艺术区的大多数人一样,喜欢看好的展览,喜欢交流,热爱生活。

  瘢痕-梯田,导师杜子作品

  瘢痕-梯田,导师杜子作品

  Q: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人与自然等宏大叙事题材的创作者,你如何看待在当下的摄影文化中(尤其是艺术摄影语境里),许多年轻摄影师创作中更多地倾向于个人情绪的表达——例如当下流行的“私摄影”? 

  A:“私摄影”其实就是一种创作方式,它和其它的创作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同。我可能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创作,但我理解和支持这样的创作者。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区分来说明——艺术本身就分向外看、向内看两种,有我这样面向社会向外看的创作者,就会有注重自我表达,个人体验向内看的创作者。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私摄影”真的只是个人化的——自我表达、自我宣泄、自我治愈,那就只是自己的事,和社会与摄影都没有关系,但现实的情况是:“私摄影”之所以生效,恰恰是它通过展览、出版、社交平台、个人传媒进入艺术系统。私摄影所推崇的所谓“去社会化”“去政治化”也只是它的一厢情愿。为什么要重点提这一点,因为私摄影这一阵营中的每一个佼佼者,无一不是社会化的佼佼者,他们要么开创一种新的拍摄样式,要么迎合或反抗一种社会化的情绪,要么用私密化、突破禁忌的影像暗暗对应一个最社会化的诉求:每个人内心的隐秘欲望。

  瘢痕-削山造城,导师杜子作品

  瘢痕-削山造城,导师杜子作品

  Q:此次,你作为新浪“拍照吧少年”的导师之一,你将会如何引导学员们的观察视角?此外,你希望自己的学员在经历了这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达到一个怎样的状态?

  A:一直都在关注“拍照吧少年”这个活动,也希望活动能让年轻的学员能有所改变。我想去引导学员观察各种社会视角。希望学员们在经历了这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尽快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系统。因为你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你要表达的方向。

  编辑:沈孝怡、肖奕欣

 

  想获得摄影导师杜子的青睐,快来报名参加学员选拔!

  第六季拍照吧少年征稿信息

 

投稿地址:http://aipai.sina.com.cn/activity/detail/591

活动专题:http://news.sina.com.cn/zt_d/photocamp6/

[报名选拔时间]
2019年6月25日-2019年7月21日。
 
[报名资格]
在校大学生,及26岁以下(含26岁)热爱摄影的年轻人均可参与报名。
 
[入选名额]
9名,每人奖励1000元创作奖金,用于线上工作坊期间创作。
 
[投稿作品要求]
报名者需在“拍照吧少年”投稿通道(http://aipai.sina.com.cn)成组上传原创摄影作品(不少于5幅),作品拍摄风格不限。鼓励手机摄影作品,手机品牌不限。上传文件单张需小于2MB,JPG格式。报名时需填写真实的姓名、性别、电话、邮箱、学校、地址等信息。
 
[学员评选]
截稿后三日内,3位导师将根据投稿作品进行评选,选拔学员。新浪图片工作人员将电话通知拟入选学员,接到电话通知后2日内,拟入选学员需提供投稿作品的相机直出原图及成品大图,并填写一份详细的个人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新浪图片的指定邮箱,逾期者视为放弃入选资格。导师及新浪图片将审核拟入选学员提交的作品及资料,审核通过后1日内学员将收到入选通知,入选学员需在当日进行确认回复,否则视为放弃入选资格。最终入选结果将在截稿后10日内在新浪网公布。
 
[工作坊时间地点]
预计2019年7月26日至7月30日,导师将通过线上沟通辅导的方式进行工坊教学,每位学员将在工作坊时间内,在自己所在地,使用荣耀手机完成一组作品的创作。具体分组培训时间将在入选名单公示中公布。
 
[工作坊作品影展]
2019年8月,学员工坊期间创作的作品将在新浪网及微博等平台进行线上展览。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新浪图片所有。

责任编辑:孙先进 SN216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