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思】她们不是欲望的对象

2013年12月04日10:26  品图专栏    
摄影|Julia Margaret Cameron

文|周佩霞

  今夏,第一次策展,弄了一个亚州女摄影师的展览。有记者问,女性摄影师跟男性摄影师有什么不同?她们的照片如何反映她们的女性身份?

  对于上次的展览来说,这问题不难答。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某些国度,依然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与及社会发展步伐的不同,女性地位低微,男女间甚至授授不亲。这些地方的女性摄影师的女性身份,成了打开沟通之门的通行证。同时,女摄影师们自身的女性经验,不免成为进入被摄对象世界的探针。事实上,不少观众指出,那次展览的作品,渗着一种女性独有的触觉与脆弱感。

  不过,要寻找所谓女性摄影师的独特之处,我们需要翻阅历史,寻找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女摄影师,如何利用摄影作为表述的媒介。于是,我企图翻阅摄影历史上占一席位的女摄影师,从她们的个人经历与作品中,寻找及探索女性摄影的独特性。

  而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 (Julia Margaret Cameron, 1815~1879)可算是摄影史上最早出现的女摄影师。

  在印度出生的卡梅伦,出身于英国富裕家庭,在英、法接受教育。婚后跟她当殖民行政人员的丈夫重返东方,定居斯里兰卡。她的摄影生涯,则在1963年亦即她的48岁生辰时女儿送她相机才开始。她的摄影作品,当中不少是名人肖像,其中包括查理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和劳德·丁尼生(Lord Tennyson)等。除此以外,卡梅伦还拍了大量的女性肖像及富有文学及宗教意味的摆拍照片。比起名人肖像,这些照片更能反映卡梅伦的女性身份与心境。

  女性的身体常在艺术作品出现,这种现象在摄影世界中亦不例外。而且,从十九世纪到今天,女性的形象大多时候依然以男性凝视的角度被展示。然而,卡梅伦相片中的女性并不是欲望的对象,而是一个时代的女性情感地图。无论是肖像或创作性的照片,卡梅伦相中的女性总是带点沉郁,她们的眼睛总流露着淡淡的哀愁。这种现象,反映了女性在那时代的处境。虽然,启蒙运动已打开人类历史迈进现代性时代的新一页,而且有更多家境富裕的女性如卡梅伦可以获得教育的机会。然而,女性角色依然被困在传统女性形象的框架中。卡梅伦相片中的沉郁女性形象,大概是一种隐隐地被启蒙了却又未找到出处的女性处境反照。

  事实上,Sylvia Wolf 在“ 而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的性”那篇文章中指出,卡梅伦视摄影为道德与精神的追求,以及自我身份认同探索和表达的媒介。卡的其中一幅作品 The Passion Flower of the Gate ,就富诗意地展示了维多利历时代女性的精神面貌。相片中,一个穿着日常服装的长发漂亮女子,托着脸颊依在栏上,她的左手则握着栏河,手上带着婚戒,显示女子已婚。栏河外有花,Sylvia Wolf指出,在维多利亚时代,激情的花朵代表信念或敏感,而相片中的围栏意味着女性要拒绝男性或外面世界的引诱的状态。尖削的栏杆,则暗示了女性的贞德受到威胁。而女子在围栏内,显示了贞德得到捍卫。

  思想上的解放,令十九世纪欧洲社会的男女关系,开始摆脱以往被安排的婚姻模式,男女追求自由浪漫的恋爱。但同时间,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标准要求依然非常严格,她们需要收藏自己的情感,与男性保持距离,而男性亦需要时刻注重操守,结果这些被压抑着却正在绽放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释放出来,诗歌就是抒发情感的有效媒介。而卡梅伦的作品,不少受浪漫情诗启发,Passion Flower of the Gate 就是英国诗人Tennyson其中一首诗“Maud”里面的一句。不过,有趣的是作为女性摄影师的卡梅伦,透过一场影像与文字对话的创作中,悄悄地把男性诗人中的她或她们,从男性的凝视转化为女性主体的情感抒发。

  然而,1860年代的欧洲社会的女性主题意识实质上非常微弱,所以卡梅伦于那个时期创作的相片中的女性主体,隐约地展现了女性从属男性的状态。直到1870年,卡的May Prinsep才真正显示了一个强烈的女性主体形象,虽然这种强烈性在于寻找而不是确立的阶段。照片中,穿着白色长裙的她左手握着镜,右手拿着一朵花,而身体右倾至只看见她的右边面颊和眼睛,左眼则朦胧地在镜中不完整地出现。相片的右下角,还放了一本圣经。卡梅伦对这幅照片的处理手法,明显跟以往不同。正如Sylvia指出,这样的姿势不会是纯粹随意的摆拍,而是女性对于自身身份的疑问。她更指出,这大概跟当年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他的书《女性的屈服》(“The Subjection of women”)中提出女性应该获得投票权有关。Mill对那些传统保守的女性观念提出质疑,他的观点,在知识分子圈内引起极大的争议和讨论。卡梅伦的这张相片,鲜明的表现了女性意识被唤醒的初始阶段的迷惘状态。而相片中的圣经,可以视为卡梅伦企图把出现在她那些富有强烈宗教色彩及意味的世界中的女性,带回现实身份的一种宣示。

  如是,生于十九世纪的卡梅伦,藉着其女性影像,早已在摄影世界中埋下女性主义的种子。更有趣的是,照相机的特性具有镜像的功能。卡梅伦照片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她的个人思想与生活经验的倒影。虽然我在这里只讨论了卡梅伦众多女性照片中的其中两张,而卡的创作实质上亦很多元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生于中上流社会、受过教育的英国女摄影师,并不是把摄影作为附庸风雅的一门艺术,而她的创作亦没有落入男性消费女性的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圈套。相反,透过那些别具女性视野的实验和尝试,卡梅伦的照片不单展开了一场影像与宗教、文学、学术思潮间的多重对话,它们同时宣告着一个女性如何在维多利亚时代,悄悄地起着一场带有先锋性的女性影像革命。而卡梅伦在摄影领域中埋下的种子,甚至成为其侄女维吉尼亚·伍尔芙(Virginal Woolf)展开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前哨。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卡梅伦 女性摄影 婚姻 道德 媒介 欲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