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先锋大奖得主专访:出海拍摄前偷偷写下遗嘱

2015年08月11日20:45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新浪图片摄影师李颀拯,在8月10日评选出的“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成长计划”获奖者中,凭借作品《怒海求生》一举夺得10万元的大奖。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同事的小编,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浪图片摄影师李颀拯新浪图片摄影师李颀拯

  新浪图片:是什么初衷和机缘,让你行动起来“远洋搏命”的呢?

  李颀拯:这个选题最早的想法在2011年就有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因为海上的渔业纠纷不断,屡有中国渔民、渔船被扣的事。第一次出海是那一年,5天,跟了一条很小的船,只沿海岸线作业。回来后,我才开始系统整理关于海洋渔业的资料,包括《世界渔业史》、《中国远洋捕捞年鉴》,还有中日、中韩、中越的渔业协定,等等,我连关于军事的《走向深蓝》都一并买来阅读。从专家学者提供的大量资料中,看到现在我国近海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当时,我并没有一个很长远的计划,只是想一定要跟着渔船走一次远洋。

  新浪图片:出海之前对海洋生活有怎样的期待?远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和计划呢?

  李颀拯:没出海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得也比较浪漫:吃吃海鲜,吹吹海风,在船上看看《老人与海》,再按按快门……“远洋搏命”这个词,想也没想过。

  而当亲身经历后,才知道那实在是太痛苦,这种痛苦我无法用几句话来准确描述和概括。自那次出海后我才理解,在远洋渔船上为什么经常有人会出现幻觉,甚至精神失常。

  第一次出海上岸后,我就向朋友倒出了心中的苦水:“靠!以后打死我也不会再出海了。别说是这渔船了,让我上航空母舰,我也不去……” 但只隔了一年,远洋才真正开始。

  在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后,我于2012年12月到2013年3月,开始了时间最久的一次远洋拍摄。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船一直开到了西太平洋,中间一次都没靠过岸,而那次还是在船上过的春节。

  其实那次出海的第二天我就想撤了,心想:“算了,算了,我还是回去吧。”但是船一旦驶出港口,就不可能再回头了,那柴油费就已经产生几万,甚至几十万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就是远洋出海的宿命。如果让我现在再评估一下自己,我能承受的最长出海时间大概是15天。之后的这四次出海,再没超过这个自我评估的极限。

远洋30天的自拍照远洋30天的自拍照

  新浪图片:这组作品用了多久拍摄完成的,家人和单位是否支持你呢?

  李颀拯:现在回想,这组图片的完成,前后的时间大约已经有近四年。算算先后得到了20多人的帮助,我才得以实施和完成这个专题的拍摄。之前,我在《每日商报》做摄影记者,也一直拍专题。当时,报社的领导给了我很大支持,批准我用半年时间去完成我想做的选题。这不仅给了我充裕的时间,出海后他们还为我的安全牵挂和担忧。

  至于家人,他们只知道我出海拍片,以为和度假一样,不知道会是那种程度,而我也不和家里说工作的事。

  我有个做海鲜生意的朋友,他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才答应帮我联系远洋公司和远洋学校的学习和考试。

  2012年那次出海前,我去保险公司,想买份意外伤害险。结果,保险公司拒绝了个人投保,理由是第六条条款明文规定“远洋海员属于高危行业……”。我开始担心起很多事,于是偷偷写遗书。银行卡、密码一起交给我的一位好友,交待如果我出事,再交给我的家人。遗书里明确写了两点,一是关于财产分配;二是请家人不要去单位闹事,不要去追究第三者的责任,这是我个人的选择。

  那天,一想女儿才出生不到一年,连爸爸都不会叫,内心还是很挣扎的。

  登船后,船长告诉我:“保险,公司已经投了,是整条船投保险,其中包括了船员。”虽然有保险,但到了船上,我做任何事也都非常小心,生怕出了什么事,因为身后还承担着一个家庭。

  这组图片第一次完成后,圈内很多人开始关注到我,其中包括新浪图片,之后绿色和平组织也来找我,希望我把这个选题做深。于是,才有了之后的一系列,“死于海上”还有“中国东海”,等等。

《怒海求生》之一 摄影:李颀拯《怒海求生》之一 摄影:李颀拯

  新浪图片:其中有什么让你感动或是惊险的事情?

  李颀拯:船上的高危程度,大家应该从图片上就能看得到。关于感动或者故事,现在我自己在做一个公众号叫“看不见”。一同出海的每个人,都有很长的故事等待发掘。

  新浪图片:看这组作品时,发现很多镜头语言的运用在纪实专题中是很少见的。这样的影像风格是否是你一贯的语言?面对恶劣的拍摄环境你是怎样实现拍摄的?

  李颀拯:镜头的语言,我其实并没有经历过科班式的视觉训练。摄影的学习,也就是通过看大量的画册,然后慢慢模仿。

  船上的拍摄空间也很局限,他们的作业时间大多在晚上,所以光线也是很糟糕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事先想了点办法,在船上安装了专门的灯光系统:共4个小太阳常照明灯和3个闪光灯,把它们安在桅杆和船弦上,还要做防水措施,从而达到全程抓拍光线无死角。最后两个月的远洋中,4个常亮照明灯全部被海水打坏,一个闪光灯被海浪冲走。

  拍这组图片前,我曾把电影《完美风暴》重新翻出来,看过很多遍。还有关于海洋的纪录片,也看过很多,比如说《深海捕蟹》、《地球》,等等。

《怒海求生》之一 摄影:李颀拯《怒海求生》之一 摄影:李颀拯

  新浪图片:陈庆港老师是怎样发现你并认可这组作品的呢?

  李颀拯:我认识陈老师已经有10多年了,他原来是我《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同事,也是我一直想学习的对象。比如黑白表达、文字中对细节的捕捉、编辑图片时影像情绪的把控,等等。他所有作品,包括文字,我都仔细看过,除了大家熟知的《慰安妇》、《十四家》等书籍,还有《我知道你还活着》、《午后2点》等很多短文。

  记得我第一个华赛奖的作品就是陈老师发掘的,那时我在国内没得过什么大奖。我拍过一组《运河挑夫》,在报社文字编辑那发都发不出来。有一天,在单位的一个幻灯交流会上,我发了这组图片。陈老师那时还不认识我,他坐在最后一排,看我们的幻灯。我放完片子后,他走过来找我:

  “你这组图片外面发过?”

  “没有,发不出来。”

  “你给我,我来发。”

  年底,这组图片就拿了华赛的银奖。第二年,有关于这组图片的另一个系列《城市力工》在华赛上得了金奖。

  新浪图片:之前有想过会赢得亚洲先锋的大奖吗?现在是怎样的感受能说一下吗?

  李颀拯:我感觉这组图片可以入围,但拿大奖,我真没想到。之前,我这组图片也投过其它的比赛,没得过奖。不过,我原先交给陈老师有40多张图片,现在呈现的这些图片都经过他挑选、剪裁和重新编排,和我之前投的有一些区别。所以,这次能拿奖,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一个好的图片编辑,真是太重要了。

  大理摄影节,我前年去过一次,虽然在那儿仅仅四天,但从纪实摄影职业的发展来看,那四天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天。在那儿,我第一次因为摄影观点和严志刚争论;在那儿,我认识了方迎忠,都后半夜了,我们还在街头的烧拷摊谈论南方摄影的那些事;在那儿,我和傅剑锋畅谈对大海的理解……

  这次,我因为还在外面拍摄,没能去成大理,但那片苍山和洱海,是我一直牵挂的。去大理的朋友已经把先锋展场的图片传给我看了,只是在手机上看看都很激动。这次有幸得了大奖,感觉如做梦一般。谢谢“先锋展”!谢谢大理!

《怒海求生》之一 摄影:李颀拯《怒海求生》之一 摄影:李颀拯

  新浪图片:这个专题会继续拍下去吗?再以什么角度诠释人、海洋、生存这些问题呢?

  李颀拯:这个专题,其实一直都还在继续拍的,接下去也会。去年,把浙江、福建两省的海岸线跑了一遍。另外还出了两次海,一次4天,一次15天。上个月,刚去渤海采过点,选题范围会逐步扩散。而人与海,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选题,这是全世界在未来都要面对的一个关于索取、生存和生命的选择题。

观看李颀拯获奖完整组照请戳这里:http://slide.news.sina.com.cn/slide_1_69948_87191.html

 

文章关键词: 亚洲先锋 李颀拯 怒海求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