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2014”摄影师陈杰:绝不放弃对真相的坚持

2015年04月13日14:08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热爱摄影的你,知道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们吗?15个人,都是棒棒哒。如果有你喜欢的摄影师,4月25日下午2:00,来北京中华世纪坛展览馆吧,他会在那里等待你的支持!你的热情,能帮他赢取5万元大奖。

“摄氏2014”年度报道摄影师|陈杰

安徽省石台县人,曾从军5年,2003年加盟《新京报》,参与创刊,后任摄影图片部主编。2014年5月辞去主编职务,任新京报首席记者至今。从事媒体摄影工作16年,获得国内外各类摄影奖上百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银铜奖20多个,获得中国新闻奖及复评金银铜奖16个。2014年9月奔赴腾格里沙漠,发出系列报道《沙漠之殇》,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批示之后,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安徽省石台县人,曾从军5年,2003年加盟《新京报》,参与创刊,后任摄影图片部主编。2014年5月辞去主编职务,任新京报首席记者至今。从事媒体摄影工作16年,获得国内外各类摄影奖上百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银铜奖20多个,获得中国新闻奖及复评金银铜奖16个。2014年9月奔赴腾格里沙漠,发出系列报道《沙漠之殇》,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批示之后,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作品简述《候鸟保护者》

  2014年,陈杰做了7组环境保护题材报道,《候鸟保护者》是其中之一。这个故事非常有代表性,代表的是人对自然的态度,这是我们这个过度逐利的社会所稀缺的。

  1、 你在2014年做了很多环保题材的报道,一直对这一领域比较关注?能讲讲这组作品的拍摄由头吗?

  陈杰:对于环保题材,我关注的角度一是环境保护,一是环境破坏。候鸟守护者田志伟的故事,是一个环保志愿者向我推荐的。田志伟所保护的渤海湾区域,是世界上候鸟迁徙的八大通道之一,每年世界上90%以上的候鸟在此歇脚补充能量,或栖息。过去,这里是盗猎者的天堂,候鸟的地狱。如今,田志伟团结一些志愿者,改变了盗猎的局面,给候鸟以呵护。

  2、这组作品的具体拍摄过程是怎样的?

  陈杰:实际上,我拍摄用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是跟随田志伟一起在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一起巡视。对于一些相对静态故事的采访,我多是先体验,感受受访者真实的生活,尽可能接近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然后再拿起相机拍摄。对于一些事件的采访,我不会先入为主地判断,而是尽可能进入事件当中,努力客观还原受访者复杂的情感,把问题的两面性或者多元性呈现出来。

  3、所以你希望最后出来的作品是多角度的,而非单一视角呈现?

  陈杰:摄影师思考任何一个故事,必然是从自己的经验、积累和价值观出发的,但所有故事有其共性的核心价值。摄影师要极其审慎地运用自己的个人判断,根据叙事的逻辑,告诉读者客观事实,让读者去自由思考和判断、评价。

  报道摄影,从故事发现,到影像表达、叙事方法、倾听各方观点、平衡报道,最后到干预现实,必须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才能让报道触及人心,掷地有声。做到这些,必须有足够的职业积累,和有担当的平台给予的支持。

  4、处于事件中的“人”的因素在你的影像中是怎样一种存在?

  陈杰:“人”如果存在于影像中,其本身就是历史的注脚。摄影师面对的绝大多数题材,都是关于“人”的故事,是关切人类共同情感的故事。而“人”在故事里,触及人类心中那些本质性的力量,是来自于摄影师影像所准确呈现的情绪、行为、状态等。

  5、现在也存在某一些动物摄影爱好者对被摄动物产生滋扰和惊吓的现象,你觉得应如何避免?

  陈杰:好的动物摄影,不仅能够体现动物自身特性,也具有人文情怀。很多野生动物摄影师,首先是一个环保者,任何状态下保护动物意识是在摄影行为之上的。拍摄过程是对动物观察、了解和感受自然的过程,是摄影田野调查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学研究的行为。摄影的意义被延伸,摄影师的体验不仅仅是摁快门那一瞬间的技术体验。

  6、你之前说这组获奖比较意外,觉得这组不是你心里最理想的,能谈谈你最理想的作品是哪一组么?

  陈杰:一个优秀的年度报道摄影师,一定是对其全年的报道行为的一种综合评述。从故事选择、拍摄难度、影像水平、报道的影响力等方面考虑,我很难取舍。如果从影响力选择,当之无愧是《沙漠之殇》;如果从影像水平,也会选择《鸟之殇》;如果从故事,我会选择《被联名“驱逐”的艾滋男孩》。当然,个人的判断,必然注入有个人体验和情感。

  7、这些题材都和环保相关,你为何如此关注环保题材?

  陈杰:我之所以对环境问题持续关注,首先是基于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本身的特性,即“干预现实”。而且,环境问题通过翔实的调查加上震撼人心的影像,更有说服力,让传播更有力量。再就是,报道过程中,需要集纳大量资源和填补知识空白,所以,这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

  8、这样一个持续的采访过程是很艰难的,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陈杰:困难有多个方面,一是到达现场。在采访青海木里煤矿破坏生态事时件,我被地方公安、宣传部门,各种阻止堵截,后来,我甩掉了他们,背负30多斤背包,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潜入拍摄地点,在氧气稀薄的环境里翻山越岭拍摄了5个小时,对体能和意志力考验极大。这样的情况在采访时经常会遇到。

  二是对真相的辨识,说服一些受害者说出真相,同时,要通过收集一些数据从专业上对污染做出判断,还要让污染制造者回应。

  第三就是报道后所面对的压力,一些污染企业背后有强势的后台,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施以压力,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无原则保护当地污染企业,以诬告等手段,试图通过我所供职媒体的上级主管部门施以压力。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让报道更准确,更有力,绝不放弃对真相的坚持。

  9、互联网时代身为摄影记者你觉得存在转型问题么?

  陈杰:互联网能让优质的内容有更高的传播效率。比如我的一些报道,过去仅局限于报纸,其传播和报纸的发行量有关联。而现在,通过新媒体让报道的传播更迅速和广泛,影响力也放大。互联网时代,摄影师要坚持作品的品质,学习新媒体传播的特性,为我所用。互联网,对摄影师是驱动力。

  中国当下有丰富的题材,城市问题、农村问题、文化冲突和融合、法制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民族问题、地缘关系、与国际社会日渐密切的关联等等,对题材的选择,也是摄影师对社会观察和思考能力的表现。开拓题材不仅仅是走出去,还要不断从自身狭隘思想和局限里走出去。摄影师不能拘泥于摄影的圈子,而应该深入更广阔的社会中,以致力于成为社会学者的态度,寻找方法,深入每一个事件的背后。

  10、你是怎么开始摄影生涯的?对自己的摄影未来有何规划?

  陈杰:我是1998年开始摄影记者生涯的。十多年来,我看到的是摄影无限的可能和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

  我个人认为,摄影的价值一是关注突发事件,传递真相;二是关注社会矛盾的事件,通过报道来引起广泛关注,推动改变,并普及常识;三是以历史的角度观看现实社会的一些人和事件,记录人类复杂的情感。未来,我将学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切入我所关注的各个领域的题材。另外,持续关注一些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特质的长期项目。

  更多摄影师访谈及作品详见: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专题

(编辑:SN129)

文章关键词: 陈杰 候鸟保护者 摄氏2014 年度报道摄影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