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2014”摄影师旷惠民:岜沙人二十五年矛盾的世界

2015年04月13日17:07  新浪图片 收藏本文

  热爱摄影的你,知道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们吗?15个人,都是棒棒哒。如果有你喜欢的摄影师,4月25日下午,来北京中华世纪坛展览馆吧,他会在那里等待你的支持!你的热情,能帮他赢取5万元大奖。

“摄氏2014”年度纪实摄影师|旷惠民

旷惠民,1964年生于内蒙包头,1989起从事摄影工作至今。2012年《还 乡》获第55届荷赛“文化与艺术类”三等奖,2014年,《沅水河殇》获新浪2013年度深度报道优秀摄影师奖,2015年《托口遗梦》获POYI年度图片“社区关注”决赛奖。  1964年生于内蒙包头,1989起从事摄影工作至今。2012年《还 乡》获第55届荷赛“文化与艺术类”三等奖,2014年,《沅水河殇》获新浪2013年度深度报道优秀摄影师奖,2015年《托口遗梦》获POYI年度图片“社区关注”决赛奖。

  作品简述《岜沙纪 1989-2014》

  中国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像一片绿叶静静的卧在崇山峻岭深处。自1989年起,摄影师用25年时间持续记录当地变迁。是守护还是遗弃,是传承还是发展,作品呈现出岜沙人真实的生活和矛盾的世界。

  1、谈谈《岜沙纪》这组作品吧,为什么选择岜沙来创作?

  旷惠民:《岜沙纪》取材于贵州省从江县都柳江边的一个苗寨。那是1989年秋天,我跟朋友去贵州拍照,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抛锚。下车,晨雾中看见很多男人坐在古树下抽烟,他们身穿蓝色土布衫,大大的裤脚,装束像清朝人。岜沙就这样与我相遇。

  我被那里美丽的山寨、纯朴的民风、古老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宁静原始的村庄。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岜沙也不例外。它从一个贫困、偏僻的苗寨逐渐发展成了中国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我有缘看见它的蜕变,作为摄影师有责任记录下这些变化。我拍摄的这批作品也逐渐在纪实摄影、人类学和社会经济学等方面凸现价值。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工作的原因。

  2、其实拍摄岜沙的人也挺多的,但很少有人坚持拍摄25年。这种长时间的跨度对比是你刚开始就想到要这样做吗?

  旷惠民:25年来,我先后去了40多次岜沙。2002年9月,我从老照片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老人、青年人、孩子的照片,编辑成册放在摄影包里。后来我每次去都会找当地人看这本影集,寻找以前拍摄过的人物。开始时寻找很困难,但每当找到一位拍摄过对象,把老照片送给他们时总能看见他们开心的笑脸。经过反复与拍摄对象接触和沟通,我开始了新旧对比拍摄。2005年以后,岜沙人开始外出打工,有些拍摄对象只能在春节相遇,我这十年的春节都是在岜沙度过的。

  3、这些被摄者是特意选择的吗?

  旷惠民:在开始拍摄时没有太多考虑和选择,一切随缘。看见什么人和事觉得有意思就拍下来。那个年代摄影是件奢侈的事,去一次带十多个胶卷,每拍一张都特别谨慎。遗憾的是当时拍摄的数量不多,有些在搬家中丢失了或霉变不能用了。

  随着拍摄的深入,到2002年以后我开始有目的、分阶段选择拍摄对象,工作渐渐有了目标和方向。我把拍摄对象与季节、环境、经济、观念、村庄、公路、服饰、家庭、用具、食品等重要视觉元素关联起来。

  4、拍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经历?

  旷惠民:1992年春节我到岜沙,那时当地人对外人还不太亲近。一天晚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主动找我交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问我可以带他出去打工吗。从那一刻,我就感觉到岜沙人的思想发生着变化。2006年我再看见他,他已经结婚成家,有了一个四岁的孩子。我问他这些年在外面的感受是什么,他说,自己没文化干的都是繁重体力活,将来一定让孩子多读点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5、多年拍摄,有没有对自己否定或者说迷失过?

  旷惠民:1996年以前,我每次去岜沙回来总把冲洗好的小图给摄影圈的朋友看,大家认为这“太生活化了”,与当时流行的沙龙摄影相差太远。我的作品在当时不可能获奖,也没有机会展出,心里多少有些忧虑。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看见有些人的观念作品被国外机构收藏,邀请到美国展览,心里多少有些懊恼,也有人认为我应该换个观念去拍摄市场认可的新题材,但是我不甘心放弃自己的项目,于是继续前行。

  6、长期报道更像是“苦行僧”,要在不断摸索中坚持。你觉得摄影师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

  旷惠民:我立足用朴实的影像作品来记录岜沙发生的巨变。摄影是看似简单其实又比较复杂的工作,用影像把你对一个地区的认识、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是对摄影师的挑战。

  用影像系统拍摄、认真观察、有见解地表达个人的感悟,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有创新精神等,我认为都是有价值的。评价一部摄影作品和一位摄影师的价值不能用简单的获奖和金钱来衡量,时间和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7、就《岜沙纪》来说,对于信息的摄取和筛选等,可以谈谈经验吗?

  旷惠民:纪实摄影要求拍摄者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摄影师对主题关注深度决定着作品的厚度。要善于捕捉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瞬间、表达出个人见解或情感。这就需要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以及敬业精神。

  在专题创作和后期编辑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六个阶段性工作。

  第一阶段走进岜沙初步记录:1989年—1996年,拍摄记录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和故事。

  第二阶段系统学习完善主题:1996年—2004年,期间系统学习专题摄影、人类学等方面知识。有计划的拍摄岜沙苗族古老文明在经济快速发展浪潮推动下发生的巨变,确立了一些区域、家庭、个人作为长期观察、拍摄、记录的重点工作对象。

  第三阶段明确拍摄工作重点:2004年—2006年,期间重点拍摄外出打工回家的年轻人生活变化,观察记录旅游开发对当地的改变。

  第四阶段作品制作展览交流:2006年我开始在纸媒发表,2009年开始参加摄影节,不断听取影像专家和学者们反馈的意见。

  第五阶段争取资助再次起航:2010年—2012年,开始申报国内外摄影基金。后来获得美国《国家地理》“所有之路”摄影基金资助。

  第六阶段寻找国际网络平台:2013年至今,我开始全面扫描拍摄的胶片,调整数字文件,整理相关采访笔记资料,有计划的寻找如“新浪”这样的国际知名网络平台发表摄影作品,获得更多关注与支持。  

  8.岜沙的变迁是当下中国的缩影,发展中的中国不缺拍摄题材,但如何发现题材着手拍摄、并拍好它并不是件易事。

  旷惠民:摄影师要学会选择与自己相关或容易接触、有独到见解的主题去展开观察、研究、拍摄,用摄影参与社会变革。把镜头集中在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生活、日益变化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等重要方面,通过这些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风貌。

  更多摄影师访谈及作品详见: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专题

(编辑:SN129)

文章关键词: 旷惠民 岜沙纪 摄氏2014 年度纪实摄影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