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呈像】那一刻,你会更加尊敬萨尔加多

2015年12月16日17:45  品图专栏  作者: 孔繁利  

  文|新浪专栏 品图 孔繁利

  2015年10月下旬,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的《创世纪》主题影展全球巡展来到中国。摄影师历时8年踏遍五湖四海偏山僻壤全球32个地区所拍摄的作品精选,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厅与观众见面了。

  这场影展没有选在美术馆、艺术街区、所谓艺术购物中心等等,这些地方,而是选中了相得益彰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从极地冰川到热带雨林,从非洲部落到东南亚初民,245幅关于大自然山水动植物以及原始部的影像,份量满满布局巧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它是地球壮美秀丽的风光片,也是规模浩大的原始部落纪实片,它是艺术创作,也是人文探险。它是摄影作品,又不仅仅是摄影作品。摄影师自评这个摄影项目,是写给这个星球的美丽情书,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诗。

  的确,尾鳍像山峦一样的海洋霸主,即使被框在墙上的画框里,依旧霸气凌人,成群的野生动物在广袤大地上,既渺小又壮阔。还有那些在丛林或沙漠或冰原生活的原始初民,让你仿佛坐进时光机,穿越回千百年前,触摸到人类婴幼儿时代的纯粹与柔软。

  在这些人类初民的世界里,人是人之子,更是自然之子。他们采集野果,狩猎,以树皮草叶为衣,还在钻木取火,在身体上穿洞纹身,从某些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他们是落后的愚昧的甚至是困苦可怜的。在展览现场,一组部落族群的影像前,一对中年男女,男的对女的说,“ 比起他们,我们强多了。”我想,他只是看了照片,但是没有看懂它,尤其是没有看懂《创世纪》一整个大系列。

  可能,从衣着光鲜、高楼大厦、金银珠宝、手机电脑、酒足饭饱这些方面,他们真的跟我们没法比,他们可能要为一顿饱餐在沙漠或冰原,受热或挨冻,而我们却可以轻而易举随心所欲地炒个几吨重的蛋炒饭,只为打破一个所谓的世界纪录,然后再将所谓剩饭用垃圾车清理掉。在现代世界,这类无聊之举司空见惯,我从其中看不到丝毫所谓的文化,相反,却看到糟蹋自然亵渎文明的蠢蛮与狂妄。

  再回到《创世纪》影展,面对这些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人们,好奇心强的观众不禁对着画框问,“摄影师怎么跟他们交流啊”,也许在影展现场,你一时无法找到答案,但是没关系,如果你看了关于萨尔加多摄影故事的纪录片《地球之盐》,这个问题将会得到解答。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摄影师进入印尼 西巴布亚亚力部落 拍摄时,当地人对他这个外来者居然毫无抵触,摄影师把自己的相机递给一位当地原始居民,让他从取景框去观看,孩子们在他周边玩耍,对他毫不回避,甚至有小孩与轻柔触手掌。 在这个看似落伍的原始天地里,微笑、手势以及人类基本的友善直觉远远胜过语言,我想这就是参考答案了。

  而且,如果你先看了纪录片,然后再来看这次影展的话,也许能看得更流畅更通透。这个摄影项目在纪录片中获得了很好的诠释与解析,可以帮你更好地读懂摄影师拍这个项目的初衷与意义。

  摄影师对这些部落族群的尊重与善意也从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那些炯炯有神的人物肖像,并不缺少中世纪欧洲贵族画像散发的高贵优雅气质,摄影师抓住了他们的精气神,拍出了他们的人性尊严与自然魅力。

  即便是站在这些赤身露体的人们的画面前,即便旁边有其他观众,你也可以非常坦然,心无杂念,就像照片中的那些人们一样澄澈。这是你看三版女郎花花公子或者所谓现代人体摄影,很难获得的纯粹美感。赤身露体的他们充满着自然的活力之美,这是搔首弄姿的现代模特所无法表演的。

  据摄影师说,生活在极地冰原的牛仔涅涅茨人教会了他必需品的概念,这一点,在其他部落也同样不难发现,比如,在有幅作品中,三名赤身露背的女子,头上却顶着编织精美如现代工艺品的大包,这些包不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工业加工,而是用当地一种草叶手工编制而成。因此不着衣物的她们,非不能也,实不为也,非必需也。

  对于大多数的现代人而言,那些不可思议的奇风异俗是对部落族群,最突出的印象,在此次《创世纪》影展中,也有这样的影像纪录,最令观众视觉和心理受刺激的,应该算是非洲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穆尔西族和苏尔玛族部落女性的唇盘以及巴西佐埃族人的木棒穿下巴了。很多观众不由自主发出惊呼,有的惦记他们吃饭是否受影响;有的替他们解释说,这在当地是一种性感吧,就像中国古代的裹脚;有的推测嘴唇撑盘或者下巴穿洞之初,一定很疼;还有人担心伤口的消炎问题……

  此外,那些原始淳朴生活的点滴细节,也打动人心,当他们爬上几十米的高树去采摘果实,我们仿佛就仰头紧张地站在树下;当他们用鸟蛋诱捕到一只鸟,我们仿佛就站在他身旁笑着向他点赞;当他们在清澈见底的溪流中沐浴,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神清气爽……

  观众被摄影师带入了这个亦真亦幻的影像世界里,无法自拔。旁观变成感同身受,猎奇变成冷暖与共。他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电脑电话的现代世界之外,还有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如婴儿与母亲一样紧密。

  “我们许多人都生活不错。我有高档汽车、豪华别墅,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我也习惯了美食。这不是一种罪恶。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别人,我们必须拯救我们自己。照片中所呈现的正是人类的样本。 我们生活在很大的危险之中。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现状。”这是摄影师拍摄这些部落族群的初衷与用意。

  摄影师后来回忆说,当年他的经济学学业对摄影助益匪浅,这组关乎全球环保宏旨的《创世纪》尤其如此,直到现在,全球环保问题,确切是现代世界的治污减排问题,一直是各国政界、经济学界以及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联合国气候问题大会上,在哈佛经济学院环保对策讲堂上,在社会日常生活里。

  环保问题让全人类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经济繁荣生活现代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保护地球环境与资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及国际组织自上而下地恰当管理引导,同时也需要社会大众自下而上的积极自觉践行。

  《创世纪》再一次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而摄影师以及他的妻子、《创世纪》影展策展人莱莉娅早就开始以实际行动做探讨,除了摄影及展览,他们在巴西故乡,植树造林,山峦再次绿意盎然。

  说完《创世纪》宏观主旨,再谈一点私人创作缘由,作为摄影领域的大腕巨擘,见过太多的战乱暴力杀戮, 这些血腥的人造灾难,让他对人性之善陷入深深的绝望与质疑,随处可见的罪行让他感觉人类才是极端暴力的象征。死难者的遗体像垃圾一样被铲车铲起……惨绝人寰的卢旺达惨案,给他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他说他的灵魂病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摄影工作的意义。

  幸运地是,他的妻子的一个小小建议引出了他们新的伟大壮举,回家乡造林并开启全新的摄影项目,这就是《创世纪》,这里不再有人为战争的残暴与伤亡,不再有人性之恶,而是由壮丽山川以及自然之子组成的创世纪时期的美丽星球。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世纪》又是治愈摄影师心灵创伤的那剂良药,而他的妻子莱莉娅显然功不可没。

  借助纪录片《地球之盐》,我们可以看到,萨尔加多的儿子也自愿传承父亲衣钵,陪伴父亲拍摄《创世纪》,而萨尔加多的年事已高的老父亲在采访中谈到儿子,说“这个坏蛋不喜欢读书”,语气里是满满的溺爱,就像谈起几岁的小孩,当年,是他让儿子读了经济学专业。七十多岁的萨尔加多,上有慈父,下有爱子,贤妻相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在他种植森林的故乡的山坡上,眺望远山,一如小时候,他父亲带他做的那样。

  他以自己的方式执着爱着这个世界,也最终被这个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温柔相待。《创世纪》是对天人关系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也是对信望爱最美好最执着的注解。

  直到当天的闭展时间到了,才恋恋不舍离开展厅,影展展厅外面的墙上,绘着各种陌生的动植物的图案,画满长长的一段走廊,走近跟前,仔细看下面的小字,赫然写着它们的名字以及从这个星球灭绝的具体年份。那一刻,触目惊心。那一刻,你会更加尊敬萨尔加多。

  忍不住诌诗一首,献给萨尔加多及他的家人以及所有关注全球环保问题并投入实际行动的人们:

  万水千山摄画卷

  异族他乡影牵连

  天下苍生共冷暖

  创世纪实地球盐

   

文章关键词:萨尔加多创世纪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我则老实告诉她,一心只记挂着左胸口袋里的五十张底片,觉得我对不起它们的作者小方。

李媚和于德水坐在老侯的床边,不时低声询问,确认他移交的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我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眼泪止不住掉个不停。

照片可以用来发表,照片可以参赛获奖,照片可以带来功利,因为职业摄影人是靠摄影养家糊口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的诗意之美,可以到远在天边的地方读取。那里有镜子,能看到想要的自己。

老余戴上墨镜,吞咽了下口水,左右努动腮帮,然后,努力挤出一张左右不对称的笑脸。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