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鬯言】又批荷赛,新闻摄影的年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015年02月13日15:18  品图专栏  作者:杨云鬯  

文|新浪专栏 品图 杨云鬯

  年复一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已经迎来了第58届。去年的这个时候,任悦写的《歪批荷赛:有九万八千张照片没得奖》和王江撰文的《突围还是顺应时代——乱说少数人的“荷赛”》,在嬉笑怒骂间对这个堪称在职业记者业内分量最重的全球性奖项的批判和质疑声犹在耳畔。批,为何要歪批?为何不正儿八经批?说,又为何要乱说?怎么不好好说说?略加思考,仿佛有了点眉目。想是二位前辈眼看国人热捧荷赛,对其这一“权威”奉为圭臬,才“歪批乱说”,以将荷赛拖下神坛,拉入人间。

  虽然都是说的荷赛,任悦和王江的切入点又有所不同。任悦的文章批的是得大奖的照片拍得太漂亮,缺了图说压根没法理解它的新闻性,借此提出“新闻摄影评选到底是评摄影还是评新闻?”这个问题。而王文则着眼于这个比赛本身——它是属于少数人的,是摄影记者业内的狂欢,并质疑在影像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的今天,荷赛已然并依然致力打造的一套新闻摄影标准还是否具有合法性?两位前辈在轻松自如的言辞之间,皆对荷赛提出了严肃的批判。综合两方观点,荷赛的定位便成了“基于西方特定的评判标准下的摄影记者年会”。在这个“年会”上,荷赛的评委根据某一套准则,评出他们的心仪之选。

  “特定的评判标准”、“某一套准则”,这些词汇听起来总有些阴谋论的意思。就像喉舌媒体常说的“某一些不明真相群众”一样,让人听了有种不言而喻又未能尽兴的感觉。然而,我们当中的很少人具备一种“刨根问底”的使命感。换句话说,没多少人问过:特定的评判标准究竟是怎样的评判标准?某一套准则是哪一套准则?这些被简单粗暴地冠之以“西方标准”为名的东西,它们建立在怎样的道德立场和社会文化基调之上?

  台湾学者郭力昕在《阅读摄影》一书中曾对新闻摄影有一番激进的批判,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以荷赛奖等主流新闻摄影大奖为标杆的专业新闻摄影实践,在本质上是暴力的。他把这一套专业新闻摄影实践的美学标准看做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建立则可追溯到美国《生活杂志》(LIFE)的头上。他强烈批判《生活杂志》通过大版面、大规模发行西方摄影师的专题新闻、人物报道兜售美国右翼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并且在《生活杂志》停刊后,它的几个主要编辑深入美国大学校园,确立了一套完整的新闻摄影从业标准,先在美国的新闻摄影奖中确立权威地位,后来其影响力更扩展至世界范围内,成为今日荷赛奖等专业新闻摄影奖项的评判标准之滥觞。

  另外,郭力昕特别指出,这一套标准的一个特征,也就是它的“专业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美学观。这也是为何我们在翻阅荷赛奖历届获奖照片时总能看到在视觉语言和题材选择上有所雷同的原因。在他看来,这些影像是纯粹的消费品,它们怪异,常如奇观一般,而且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充满了暴力。所谓的“专业”,不过是一场“自我催眠”。

  郭的批判是一剂猛药,但他的着眼点更宏观些,直指专业新闻摄影这一大范畴。事实上,他所说的“暴力”是一种“权力”,表现为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规训和压迫(比如老师对学生传授这一套“专业模式”,历届获奖作品对投稿作者带有引导性)。如果仅从荷赛奖本身来看,这样的批判似乎有些过于沉重。我并不是在否认荷赛奖内部的评选是有一套标准的,并且这套标准本身就指向一种权力关系,毕竟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近年来荷赛奖的评判标准也在变化。

  尽管我并没有接触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关于荷赛奖的批判,但我想,在其他非西方地带,会有像任悦和王江一样的人对荷赛提出了这样那样的看法。我们听到了任悦和王江的声音,而荷赛的主办方则需要面对千千万万个任悦和王江。在这些质疑声中,如何通过改变与妥协来维护自身已有的权威地位,想必是评委们需要考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促使荷赛奖在评判标准上的改变。尽管任悦老师批评上一届的大奖“太漂亮”,无可否认的是,上一届的获奖作品少了一些“博眼球”式的血腥场面。正如福柯在《性经验史》开篇所写,17世纪是性压抑最为严重的时代,却也是性话语最爆发式涌现的时代。权力不应该看做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压迫,它其实无所不在,充斥在我们的社会之网中。对于荷赛奖而言,“专业模式”带来的权力是相互的,而非单向的。它是一种“游戏规则”,游戏玩家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受制于规则本身。一方面,它象征着强势的西方意识形态及审美志趣,而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抵抗,被迫做出改变。

  这不,第56届荷赛,2013年年度图片,那张拍摄加沙地带丧生于以色列导弹的巴勒斯坦儿童的葬礼的照片在当时遭到了强烈质疑。有人认为它是PS的,而且程度之大超出了职业标准范围。尽管后来这张照片的“真实性”并没有被推翻,但对于荷赛的权威性的挑战却促使组委会发起了业内对于照片诚信度的调查研究。这份研究报告已于2015年年初被发表。虽然报告的内容和结论都中规中矩,但其中对于照片的操纵(manipulation)的定义、相机的数字革命对于真实性本身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检测和验证照片是否被过度操纵这几个问题的探索还是颇有诚意的。

  对于国际大奖,人们总有一种狂热。一来,明明处于全球化浪潮中心的我们,却同时身处于一种对于东西方文明的差异的想象中。二来,从诺贝尔奖到各种国际电影节,媒体对于国际性赛事的曝光总是要多那么些。对于荷赛的关注,一定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报道摄影的圈子内部。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数码相机的普及,新闻的报道也必将走向更多的可能性,对荷赛这种象征着权威、标杆的庞然大物发起挑战。作为旁观者,评论是轻松的。而作为亲历者,不少报道摄影师们怕是正经历着媒介革命所带来的阵痛与迷茫。让我们对于荷赛少些关注和议论,对作为人的他们给予多一些关爱,毕竟在他们中,有太多人带上了对世界的关爱上路,或在路上。

  顺带最后说一句,2015年的荷赛加入了长期报道项目这一奖项,这一更加注重深度报道和田野调查的转向令我本人非常期待。长期项目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都是很大的,而收效则未必。这种对于“低性价比”的肯定与尊重,可以看做是对于郭力昕笔下的那一套“专业模式”的背叛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2015荷赛 报道摄影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当时的三亚海边十分寂静,除记者与广州海南岛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部的陪同外,没有任何旅游者。

经受沉重打击的是整个摄影行业,不仅仅是某些特定的个体,而在这些个体行业中灾难最为深重的就是新闻摄影。

那些背井离乡在城市打工的人们,当儿时温暖的家乡变的面目狰狞,他们心里有多痛。

“看哪,这扇窗户的光线多美啊,你知道,我是光线的爱慕者。”

领教了朝鲜市民人人有权“捍卫国家利益”的彪悍后,我的确收到了来自朝方的口头通报。好吧,我保证“一定看管好父母”。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