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见】我就想最后再抱她一会儿

2015年06月10日15:26  品图专栏  作者:石立飞  
摄影|马龙丹

文|新浪专栏 品图 石立飞

  也许他一辈子也没有对她说过“我爱你”,甚至,那可能是他第一次当着很多人的面抱她。

  那天是沈阳入冬后最冷的一天,天刚黑下来,沈阳的气温已经骤降至零下24度。一个倔强的老头抱着刚刚离世妻子在冰冷的地上坐了两个小时不愿撒手。“我不冷,我就想最后再抱她一会儿,要不然以后都没有机会了!”

  如果不看图片说明,会以为他怀中的女人只是睡着了,实际她已经离世多时。记者在传回报社的稿件中写到:“17时40分许,大娘走到沈河区沈洲路85号门前突然倒地,周围有人主动上前将老人抱起并拨打了120求救。一名年轻女子蹲在老太太身边,对其进行心脏复苏……”

  尽管周围的路人用了各种办法,但是无论是路人还是后来赶到的120急救人员,都没能把她救回。

  最先赶到现场的家属是她的女婿,赶到现场确认死者是自己的岳母后,女婿马上打电话通知了岳父。

  “10多分钟后,死者的老伴何大爷赶到现场。他看到老伴后神情呆滞,在其身边走一圈后跪在了地面上,将好心人做心脏复苏时解开的衣扣一个一个系上。随后,又一个个地解开自己的外衣扣和内衣扣,席地而坐,将老伴紧紧地抱在怀里,久久不肯撒手。怕老伴冻着,大爷敞开棉袄把衣服盖在老伴身上,还时不时拽回滑落的棉袄,整理下老伴的头发,搬动下老伴的腿……”

  那天,老何坐在地上,任凭周围的人怎么劝,就是不肯放手,在寒风中,他抱着已经去世的老伴整整两个小时,最终,在多位赶到现场的亲属几近责骂的劝说后,他才终于答应殡仪车将老伴送走了。

  我是当天晚上的图片编辑。由于记者传回图片的时间比较晚,报纸的一版已经选择了另一张为白血病患儿捐助的照片作为报纸的封面。对于这张新发回的照片,夜班的编辑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支持临时换封面照片的意见是,这张照片确实很罕见也很让人感动。另一种意见认为,照片虽然很好,但是还有很多细节的故事没有采访到,比如这个老头和去世的老太太是不是真的一辈子都感情很好。也有人提出,画面中有尸体的照片发在报纸的封面上是否合适。

  最终,我和另一名图片编辑说服了反对换照片的同事们,使得这张照片换下了原来的照片成为第二天报纸的封面。我们说服他们的理由是,这张照片如果出现在明天的报纸封面上,人们不会在照片中看到尸体,他们会看到感动和温暖,而那温暖,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明天仍然会很冷,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读者们需要让这样的照片来温暖自己内心和眼睛。若干年后,大多数读者们可能并不会记得某年某天的一场车祸,但是他们一定会记得在2014年12月18日那天,他们因为看到了一个老头在冰天雪地里抱着已经离世的老伴两个小时不肯放手的事而让自己的泪水打湿了报纸。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图片编辑的选择是正确的。第二天报纸的电子版发布后,这张照片很快就成为了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照片,数不清的网友在评论里表达了自己看到照片后的感动之情,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他们在这个冬天里见过的最能使人感到温暖的照片。再后来,这张照片获得了包括金镜头在内的多个摄影奖项,拍摄这张照片的年轻女记者马龙丹在沈阳的媒体圈子里也多了个称呼:拍抱老伴的那个姑娘。

  那天半夜下班回到家,我还没从刚才与其他编辑的争论中缓过神来,久久无法入睡。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妻子做完月子就带着女儿回了娘家,想到她十个月怀胎守护和独自带孩子每天移干就湿的辛苦,我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媳妇辛苦了,我永远爱你。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妻子夜里喂奶时回复的短信:这还不到俩月呢,你能不能省着点花!

  她以为我又没钱了献殷勤呢。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摄影 抱老伴遗体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这些作品,很多是在战争环境下,在炮火纷飞、山路崎岖、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拍摄的,这就需要作者有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

会停办,财力不济是最大因素;体会最深的则是——圈内人只关心自己会不会被介绍,对买杂志却不大有兴趣。

《中国好莱坞》深度思考性摄影也许是其探索新闻摄影的一个方向,影像看不出来有多专业,但视角独特,通过平实的画面让人思考。

这是两位老者的最后一次见面,虽然此时两国已交恶有年,双方的军队也都在厉兵秣马,但照片里自然流露的亲切与欣悦,却不能不让人想起那久违的“中苏蜜月”……

它是一个自然状态,像种子撒在地里,自然生长。我爱这片山丘。我可以面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直到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