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眼视界】让我们赞美名人

2015年09月30日18:49  品图专栏  作者:齐洁爽  
1978年英文版《论摄影》封面1978年英文版《论摄影》封面

  有一张漫画,热气球上一位摄影师在拍摄照片,吊篮上标注着“Nadar”,很显然拍照的人是著名摄影大师纳达尔。有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对夫妇,手里拿着照片,照片是用达盖尔银版成像法拍摄的。漫画出自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雷·杜米埃画笔下的著名摄影师;照片出自无名摄影者,被拍摄的人是“无名夫妇”,可能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当时都是名流,未曾留下姓名罢了。

无名夫妇无名夫妇

  这样的一张漫画、一幅照片有什么联系?直接与间接都很难联系到一起,但偏偏有人就能把他们联系到一起,这个人就是《论摄影》的作者,大名鼎鼎的苏珊·桑塔格,照片是《论摄影》的封面,漫画是《论摄影》的封底。

  我一直以为《论摄影》是没有一张插图的,包括封面与封底。国内出版的《论摄影》中有的封面用了照片,当时并不知道这照片是不是《论摄影》原版的模样,后来得知不是,是出版者擅自添加的。但当我买到了《论摄影》的某个英文版时,发现封面有照片,再经过查找资料得知,在最初的版本上封底还有漫画。研究一本《论摄影》,的确让我大开眼界。

  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用了很大篇幅谈及名人,论说名人的拍摄、论说名人幼儿时的肖像、论说名人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当然,作为社会前沿人物的桑塔格最终的落脚点是“反名人”,进而赞美普通的人、受苦受难的边缘人。所以,桑塔格在接受访谈时也若隐若现地说出了她费尽周折选择这幅照片和这幅漫画的原因。

《论摄影》封底用的漫画。《论摄影》封底用的漫画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推崇的是西方的多元论,而对二元论意识形态是予以无情批判的,但她的论述多数又以二元论为基础,正是这样的矛盾心态,让人们看到了更真实的桑塔格。对摄影拍摄人物而言,简单的划分就是二元论的——名人、普通人,这两个概念的排列组合,便构成了人物摄影的基本模式:把名人拍得像名人,把名人拍得像普通人;把普通人拍得像普通人,把普通人拍得像名人。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多次提及《让我们赞美名人》画册,因为她是激进的文化学者、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激进的名人,因此她的理念是另类的,她希望把最普通的人拍得像名人,不是造型上像名人,而是精神上的名人,也就是要把普通人拍摄得有尊严。在摄影是精英文化一部分的时候,或者说是精英文化的工具的时候,桑塔格的摄影见解是非常锐利的。

成龙,胡可摄影。成龙,胡可摄影

  最近看到了深圳摄影记者胡可拍摄的当代名人,有百十来幅,这些照片的一部分曾在地铁站过道展出过,专门给普通步履匆匆的过客看上一眼的。他拍摄的名人,很多是我在拍摄现场采访的名人,一般只会给他3-5分钟,利用现场的条件,简单一个单色背景,一个反光伞,一盏灯,就拍摄完成。拍摄名人难,难在名人不好约见,或根本不给机会约见,即便是有机会谋面,也不见得有机会拍摄到真正人像意义的影像。好不容易挣得的几分钟拍摄机会,摄影师还要跟上战场打仗一样,匆匆忙忙开上几枪,打没打得到敌人自己都不知道,只能凭运气。从影像的“行进学”意义上讲,胡可的人像摄影正是如此之作。

李嘉诚,胡可摄影。李嘉诚,胡可摄影

  胡可拍摄的的确都是名人。他把名人拍得像普通人,当然不会是普通人一样的脸,因为名人的脸是名人的符码,与生俱来;拍得像普通人是精神上的普通人,其姿态、其表情都与普通人无异。此类人像刚好是桑塔格所谈《让我们赞美名人》的另一个极端。摄影一旦从精英舞台上拉下来,变成普通老百姓精神狂欢的工具,名人们便不屑于被拍摄,不屑于通过摄影来证明其曾是或正在是名人,与此相对的是,普通人乐此不疲,用摄影证明着他们就是普通人。

  影像中我们感觉到了新奇,更感觉到了朴实,感觉到了这些照片上的名人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就像我们身边脱掉了华丽光环与生硬装饰的正常人。在一个影像泛滥的快餐时代,让我们应该赞美这样的名人,赞美这样拍摄名人的人。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论摄影 名人摄影 普通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我则老实告诉她,一心只记挂着左胸口袋里的五十张底片,觉得我对不起它们的作者小方。

李媚和于德水坐在老侯的床边,不时低声询问,确认他移交的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我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眼泪止不住掉个不停。

照片可以用来发表,照片可以参赛获奖,照片可以带来功利,因为职业摄影人是靠摄影养家糊口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的诗意之美,可以到远在天边的地方读取。那里有镜子,能看到想要的自己。

老余戴上墨镜,吞咽了下口水,左右努动腮帮,然后,努力挤出一张左右不对称的笑脸。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