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则老实告诉她,一心只记挂着左胸口袋里的五十张底片,觉得我对不起它们的作者小方。
李媚和于德水坐在老侯的床边,不时低声询问,确认他移交的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我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眼泪止不住掉个不停。
照片可以用来发表,照片可以参赛获奖,照片可以带来功利,因为职业摄影人是靠摄影养家糊口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的诗意之美,可以到远在天边的地方读取。那里有镜子,能看到想要的自己。
老余戴上墨镜,吞咽了下口水,左右努动腮帮,然后,努力挤出一张左右不对称的笑脸。
文|新浪专栏 品图 车亮
在华辰2012年秋季拍卖会影像专场上,一本彩色织锦外封,装帧极为考究的画册《扬子风景》在数轮争夺后,以近5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中国摄影史上一位“遗失”的民国风景摄影大家也随之浮出水面。该画册出自“业余”摄影师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之手,他在民国初年曾两次沿长江溯流而上,在拍摄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记录了秀丽壮美的三峡风景。
在上海的洋人社区中,唐纳德·曼尼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于1899年来到上海,任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董事经理,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加入公共租界中的准军事组织上海义勇队(Shanghai Volunteer Corps),并且有出色的表现。
曼尼早期的摄影生涯,比如从何时何地为何开始摄影等问题仍困惑着摄影史学者。早期的摄影师往往需要自己购买药品配制显定影液,而这些药品在当时都由药房经销。曼尼供职的屈臣氏大药房也经销照相器材及照相药水、材料。
无疑,工作上的便利为唐纳德·曼尼提供了研究摄影技术的条件。据上海业余摄影协会的资料,早在1903年4月,曼尼就曾与该协会的成员分享过使用手持照相机(hand camera)的经验:“关于手持照相机,很遗憾我无法传授给大家一些新奇或有趣的摄影方法,只是希望我的一些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904年6月,他又在该协会分享了自己使用慢性感光印相纸(gaslight paper)的经验,而他在1905年12月的讲座则是关于如何给照片上色。
曼尼出版的第一本摄影画册是初版于1920年的《北京美观》(The Pageant of Peking)。该画册收录了66张作品,内容包括颐和园、碧云寺、北海、孔庙、戒台寺风景名胜以及当时北京的市井生活场面,是难得一见的关于当时北京的大型摄影画册。该画册初版仅印制1000本,出版后大受欢迎,在随后数年里多次再版。
《扬子风景》(The Grandeur of the Gorges)是曼尼续《北京美观》之后的又一力作,该画册出版于1926年,限量发行1000本,收录了手工上色的原版银盐照片12 张和38张凹版印刷照片,它纪录下了民国期间的晴滩、夔府、巫峡、獭洞滩、黄陵庙、文山、万县县城、风箱峡、灯影峡、牛肝马肺峡、张飞庙、重庆县城等长江景致以及汽船、渡船、纤夫和红船等反映当时内河航运状况,是继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之后有关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摄影作品之一,也是目前所见最精美的中国摄影画册之一。
此外,他还出版过《山水写真》(<China by Land and Water>)、《中国风景画》(<Glimpses of China>)、《中国美术画》(<Picturesque china>)、《中国南与北》(<China, North and South>)等画册,这些画册中收录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威海卫等地以及长江、闽江流域的风景民俗。
曼尼的画册在制作上十分考究,常常封面采用彩色织锦,内页所有的照片都采用手工粘贴入预留的空白页上。他偏爱凹版和珂罗版印刷,但不拒绝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印刷,如包括采用手绘印刷以突出照片的木纹及织纹的方式,和具有铜板画和雕版画视觉效果的方法。在他众多的画册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北京美观》是老北京大型摄影画册中的经典,最珍贵的当属《扬子风景》,该影集的内容是摄影家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长江流域,尤其是三峡宜昌至重庆段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该画册虽不如《北京美观》厚重,但收录的50帧图片中包括有12张原版手工上色的银盐彩色照片,堪称民国时期摄影艺术的精品。
除了摄影画册外,曼尼的摄影作品还出现在报纸的图片版上,或是作为插图出现在其他出版物中,有一些摄影作品也曾被制成年历售卖。《中国庭院中的女人》(My Lady of the Chinese Courtyard)为一本民国时期女子的家信集,被传教士伊丽莎白·库珀译成英文,于1914年出版,该书选用了曼尼二十余张反映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的照片作为插图。格雷琴·梅·菲特金于1922年出版的《大江:长江航行旅程的故事》(The Great River: the story of a voyage on the Yangtze Kiang)则选用了唐纳德·曼尼在长江流域拍摄的照片,其中部分照片后收录于《扬子风景》中。
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摄影家,曼尼摄影技术精湛,坚守着传统的湿版摄影工艺,作品为二十世纪初极具个人风格的画意摄影佳作。他并不注重特定内容,但十分注重拍摄的角度和画面的效果,无论是晨雾、湖泊、江河、风光,还是桥梁、街市、胡同甚至灰尘漫天的篷车队,都十分注意光影、阴影和质感与层次,喜好侧逆光,作品呈现着朦胧而细腻的独特美感,有些照片还具有国画般的情趣,可以作为中国文人画意摄影的参照物,去感受东西方摄影文化的差异,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加大对英美等所谓敌国侨民的管理,并于1943年设立上海集中营。据研究上海集中营的美国学者莱克(Greg Leck)在《帝国的俘虏: 日本在中国与香港的集中营》一书中介绍,唐纳德·曼尼在1943年3月进入龙华集中营,恶劣的条件使已年近70的他健康情况恶化,随后被转移到医院治疗,不幸于1944年1月在上海去世。
1941年4月16日出版的《北华捷报》(The North-China Herald)评论道“中国亏欠他(唐纳德·曼尼)太多,因为曼尼以中国的大好河山和人物风貌为题材拍摄了大量优美的照片。”由于政治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曼尼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历史所遗忘。好在包括大英图书馆在内的欧美各大机构收藏有他留下的不朽作品和影集,直到2008年曼尼作为北京国家图书馆举办的"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展中最后一位摄影家被介绍给中国读者后,引起学者和藏家的关注,让后人重新认识到这位民国摄影史上需要认真研究的,堪称最优秀的风景摄影大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