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死亡或逃生,不过如此安排 ——上海踩踏亲历记

2015年01月03日09:44  品图专栏  作者:第一线  
摄影|郭现中

文|新浪专栏 品图 郭现中(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2014年最后一天,上海,外滩。

  拥挤,寒冷,惊恐,呻吟,挣扎,死里逃生。这是我给这特别的一天的注脚,也将是未来无论多久都无法抹去的深刻印记。

  这本是一段说走就走的短期旅行,经不住朋友的一再召唤,我预定了31日上午的飞机,元旦当天晚上归来,而完全没想到我会在黄浦江边置身于生死之间的命运漩涡,成为一场劫难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31日黄昏,南京路,一出地铁站我就被上海的寒风击中而连打了几个冷颤。看看离零点的新年倒数还有几个小时,我和朋友就找了家江边附近的小餐馆吃饭聊天,躲避风寒。转眼到了23点,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就一起出门经北京东路往陈毅广场走。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去往江边的人流比之前见面时多了无数倍,整条大街都被挤满,摩肩接踵,每一步都前进地很艰难。

  等到终于到达陈毅广场,才发现这里的人流密度经过四方挤压已经大到不可思议,之前不久还在瑟瑟发抖的我此时已经出了一身的汗。因为离倒计时的时刻越来越接近,急于登上景观大道的人群有了些焦躁的情绪,涌往楼梯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几乎是被裹挟着往前走,想回头都不能。抬头往楼梯口看,同样是一大群急于离开的人流又要往下走,两股力量交汇的楼梯低处终于发生了拥塞。

  周围开始有了孩子的啼哭声,我也感觉到了来自前后左右紧贴的力量在急剧加大。当我们来到距离事发地点只有五六米的时候,有几个年轻人逆行贴着墙强行冲了出来,一直念叨着要走的朋友见我执意要上去,便不由分说的转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留给我一句多保重就消失在立刻合拢的人海里了。

  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身处险地,再想要走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前进和后退都停止了,大家僵持在那里,用身体承受着四周持续涌来的压力,连呼吸都开始有些困难了。此时我接到了另外一个朋友的新年问候电话,我却一字一句地告诉他:“我有点紧张,人太多了,我担心一会可能会发生踩踏。”

  是的,我很准确的使用了“踩踏”两个字,没想到几分钟后就一语成谶。

  这时候不仅仅有孩子的啼哭,女人的尖叫也此起彼伏。我开始后悔我刚才为什么没有趁机离开,但也知道那没有什么用。我打量了下四周,三面都是人,只有左边是一堵三米多高的墙,下面有个垃圾桶,离我不远。少年时和伙伴们在废墟间翻墙越脊的经历让我估量着我应该可以上去。而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跳上垃圾桶再撑了一下栏杆就很顺利就上去了。

  等我站定了再回头看,整个拥堵区域都很清楚的展现在眼前,人员的密集程度还是超出我的预估,多到让我不寒而栗。看到我通过垃圾箱能上去,下面立刻有人学着爬上去并伸出了手,我和周围的人合力拉上来好几个。就在这个时候,23:33分,楼梯最下方的人群中有人倒地了,周围的人都试图去帮助他们站起来,但是紧接着又一波人浪从上方汹涌而来,更多的人被埋下去,尖叫声呼叫声甚至都来不及离开口腔就被第三波人浪迅速淹没,变成了含混的呜咽。

  我意识到一场灾难降临了。那些埋在人流下的人们此刻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我清楚地看到下面的警务人员第一时间就投入了救援,但是人被死死地压着,根本就拉不动。只有上面的人员疏散并起身,下面的人才能救起,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我拼命地大喊“往后退”,但我立刻发现在那么嘈杂的环境下根本没人能听到,于是我回身对周围的十几个同样在嘶吼的年轻人喊道“大家来一起喊吧”。

  “往后退!往后退!往后退!”,很快,这句简洁有力,指令一样的口号随着越来越多人包括下面人群的加入而变成了一股声浪。谢天谢地,楼梯上部还在继续往下涌的人群终于意识到下面可能出事了。下涌的趋势很快停止并在楼梯顶部平台疏散出一块区域,倾覆压倒的人们从上面开始被一一扶起。我觉得看到了生的希望,在裤腿上擦了擦紧张到出汗的手心。

  但是那希望和放松只维持了一秒钟。再低头往我的下方一看,刚刚还在呼喊还在伸手求援的人已经松塌塌的低垂在那里,任由周围涌动的人浪把他们带得东倒西歪。等到所有被压的还能动的人全部起身,就留下了他们无力的躺在冰冷的石阶上,再没有了生命迹象。亲人开始呼喊,周围的人还有警务人员立刻开始了心脏按压,只是一切都是徒劳。

  绝望的哭喊四下弥散开来,只是没有传出多远,就被周围看不到这一切不明就里的人们的新年倒数声所淹没,“5,4,3,2,1,耶!”死者和他们的亲人被迅速带离,只留下满地的鞋子,围巾和依然在闪闪发光的牛角头灯。而楼梯上短暂的空白,很快也再次被急于离开的人们铺满。

  新年,这个被那死去的36个人热切期盼却再也不会拥有的新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来了。

  我无力地蹲坐在栏杆上,傻呆呆地坐了很久。刚刚经历的一切让我有些恍惚:我后怕,如果我再往前挤两步,如果我没有碰巧看到这个垃圾箱,如果我再晚爬上来一两分钟,我就可能是那堆尸体里的一个;我该庆幸么,庆幸自己大难不死,劫后余生?世界那么大,可是我是怎么就这样说走就走地从广州到了上海,到了外滩,到了事发的这几十平米地方来的?命运翻云覆手,强壮如我面对洪流也不过一粒草籽,只能仰望和接受,它带我来此,但没有带我走。那好,我就继续好好活,爱该爱的人,做该做的事。感激涕零。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到我的脸上的时候,我已经写完稿件,发送完所有的照片和视频,无力地靠在窗台上,点上一支烟,不抽,只看着不远处的黄浦江默默东流。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外滩事故 上海踩踏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家,是这一本相册的主题,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照片中处于“正常家庭”状态下的对象,却是凤毛麟角!

远望武昌,黄鹤楼屹立江中;回顾汉阳,工厂烟囱三四,矗出水面,好像几支毛笔杆,插在笔架上。

一个背着行囊的少年,跨着大步,喜悦地吹奏着心爱的笛子。我们这本新生的《摄影家》杂志,也正在迈开她的第一步。

一位不愿露脸的村民在村里的杂屋里展示一场激战过后村民缴获的战利品,村民在旁边用手电筒和手机布光。

逛巴扎的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很开心。巴扎上,喧闹叫卖声此起彼伏,艳丽的头巾服饰缓缓流动,制作美食的烟雾热情地蒸腾。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