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赵青|中青报
文|新浪专栏 品图 赵青
9月21日,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团场,阿布都拉江和妻子帕提姑正在自家地里采摘棉花。秋天的南疆,瓜果飘香,棉海碧波荡漾。新棉陆续开始吐絮,进入采收期。风沙中,唐宋时期的克克勒玛佛教寺院遗址就矗立在他们身后不远处。32岁的阿布都拉江一家世代居住在这里。
图木舒克市古老而又年轻。这里位于南疆的阿克苏和喀什之间,是最早在西域屯垦的发源地之一,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尉头国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文化的重镇,也是多种文化、宗教汇聚之地。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直辖市图木舒克市;2004年,图木舒克市挂牌成立。这座新城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建设起来的,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
图市是少数民族集聚区,现有人口21.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主要是维吾尔族。图木舒克市周边与中亚五国接壤,有五个可利用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中国对中亚、西亚、南亚各国开放的前沿,也是维稳反恐的前沿。
阿布都拉江家有10亩棉花地,喂着十几只羊,年收入两万多元。长期以来,这里的棉花采收主要靠人工完成,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师市正逐年推广机采棉。
这一天也是周日,正逢五十一团的巴扎天。“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在南疆差不多每个乡镇都有巴扎,赶巴扎已成为维族群众一道独特的风景。五十一团有5万人口,其中维族群众约占95%。这里的巴扎规模不小,在南疆地区也颇有名气。
临近古尔邦节,巴扎上人如潮涌,格外热闹。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身着漂亮的衣服,来采买节日食物、衣服,或者仅仅是来逛一逛,吃烤鱼,喝酸奶。当地农民也把牛羊、瓜果和蛋禽拿出来销售。这里是农副业产品的集散地,也是穿戴、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商品的市场,还是展示维族民情风俗、特产风味的聚会。
逛巴扎的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很开心。巴扎上,喧闹叫卖声此起彼伏,艳丽的头巾服饰缓缓流动,制作美食的烟雾热情地蒸腾。这带有维族风情的日常场景,平凡却又鲜活、温暖。
刚刚获得今年鲁迅文学奖的新疆作家刘亮程曾感言:当我们用其他的形式不能保持正常沟通时,大家都回到人的位置,把民族放下,把宗教放下,把文化放下,把政治观念放下,坐到一块讲人的感情,最后是可以讲通的。
而巴扎恐怕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坐下来讲感情、讲人性的地方。
图木舒克市五十团夏河社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8%,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种植模式单一,管理水平落后,贫困人口多,各类社会矛盾聚集,维稳形势十分严峻。在这里,仅仅坐下来讲感情是远远不够的。
来自乌鲁木齐的兵团监狱局住五十团“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和夏河群众同吃同住,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春耕春播中,工作组为困难群众出资购买化肥,帮助300多户农工申请了银行小额贷款。麦丽萨汗库尔班是贫困的单亲母亲,还要供养3个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工作组给她建鸡舍,买鸡苗,如今家庭月收入能达到2400元。青年农民肉孜·艾力夫妇勤劳本分,但靠仅有的十亩棉花地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日子十分拮据。工作组扶持他养殖蛋鸡增加收入,不少人也纷纷向他了解学习养殖技术。
图木舒克是刀郎人的故乡,是刀郎文化的起源地。带有祖先游牧气质的刀郎人开朗豁达,只要高兴,他们就会聚集在一起拍打皮鼓,弹拨乐器,充满激情地去歌舞。有这样一首刀郎歌曲唱道:
啊,那是久远的图木舒克
啊,风沙滚动的图木舒克
驮队消逝在远方
风中的石头敲门
……
图木舒克才是你安身的地方……
【点击查看原图文】
扫一扫,看“守候微光”更多图文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杨云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