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品图 Stamlee
从早晨6点到晚上7点,我只喝了两瓶矿泉水。
饿,饿……
我的脑中只有这一个字。
穿过一片废墟,废墟里飘散出浓浓的“尸味”,这让我想起2008年5月的北川,那座被地震埋葬了上万条生命的死城。
加德满都地震的第三天,我来到了尼泊尔采访。
我在加德满都一个叫拉莫桑古的小镇,夜幕降临前,一轮明月已经悬挂在山谷之间,我能想象,这个小镇发生8.1级地震前的模样:深泊溪河,这条通往印度恒河的支流里,孩子们在洗澡的样子,女人们在河边窃窃私语的样子,男人们则聚在一起边抽着弥漫青草味烟草讨论着海报上那个影星的样子。
前方能看到几点人影,我加快脚步,迅速通过。伴着尸味,我的背后有点发凉,也许是白天时出汗太多。尼泊尔的白天和夜晚温差很大。
有个小店,我和同伴飞奔起来,就像两条在巷子里觅食的野狗,前方有人扔出了一块带着肉沫子的骨头一样。
“有吃的吗?”我一边朝店铺里头张望,一边问。
这是一个已经有些倾斜的房屋,两边的房子已经完全倒塌。店里有三四个男人,正就着几颗豆子喝着一种黄色液体,我上前闻了下,有些酒味。他们茫然地看着我们。
噢,我问的是中文,他们听不懂。
同伴用半生的英语翻译了下我的问话,同时做了个用手扒饭碗的动作。
我发现柜台底下有鸡蛋,用手指指,并伸出四个手指头。柜台里的老板娘已经明白,她小心翼翼地从柜台底下掏鸡蛋。那几个喝酒的男人带着好奇的目光围拢过来。
以一个旅行者的眼光看,当地人的生活与这个世界是脱轨的。他们完全在另一个轨道上,遵循着那些古已有之的习俗和信念。只有在游客的注视下,两个不同的世界才会在电光火石间产生交集。在游客眼中,当地人的生活是一种异国情调,而异国情调最终成为外国游客的消费品。而生活在尼泊尔农村的他们,浑然不知。
如今,当所有的人都在纷纷逃离这里时,有两个中国人出现了,他们觉得好奇。
“CHINA?”一个男人开口了。
“YE”我们点头。
我们没问价钱,直接要了一瓶水,一口气全喝完了。这几个尼泊尔人笑了,他们已经看出来,我们又饿又渴。
老板娘长得很美,是标准的南亚面孔,头上包着丝巾,黝黑的肤色,眼睛很大,睫毛很长,眉心点着一颗红痣。耳朵上挂着很多黄金饰品。她的脚很脏,穿着一双拖鞋,但明显是来自两双不同的鞋。这几天在灾区,拍摄了无数在废墟中寻找着家当的灾民,我能想象到,老板娘当时逃跑时,是何等地慌张和急迫。但她的手却非常干净。
她很善解人意地为我们煮鸡蛋面。先洗手,再用热水烫碗,还专门准备了筷子。我知道当地人是用手抓吃饭的。
男人们继续着我们听不懂的英语加手势与我们聊天,我们只能不停地伸出手与他们握手表示友好。
老板娘的女儿回来,她的英语明显要好得多,虽然只有不到10岁的样子。她坐在我们对面,笑嘻嘻地看着我们与那群男人的“鸡同鸭讲”式的友好交流,偶尔插话做下翻译。
面端上来了,老板娘放了四包方便面和四个鸡蛋,满满两碗还装不下。
我实在饿极了,低头掏面。
男人们还在说着话,反正我也听懂,就不停地点头。
面吃完了,还有半碗汤,我想把汤倒掉些,再把碗底的面吃了,于是端起碗向门外倒汤,动作幅度非常小,我怕把碗底的面倒出来。
“哦……NONONONO”那群男人惊叫起来,并做着可以喝汤的动作。我一抬头看到,喊得最响的那个男人,喉结动了好几下,那是吞咽口水的生理反应。我一下明白了。
如果我不喝,也许,等我一转身,那个男人会端起我的碗,这是件让我多么尴尬的事啊。
我没有再倒汤,点着头表示我已经明白了,一点点喝汤,直至把碗底朝天。老板娘又端了大半碗上来,刚才那锅面,因为碗太小而没盛完。我和同伴都表示已经吃不下,把碗推到那个男人的面前,他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虽然语言不通,但眼神不会骗人,我能看出来,他很想吃。但他把碗推到了老板娘女儿的面前。
孩子是不会掩饰的,她去拿了个勺子,开始喝汤,慢慢地,慢慢地……
我和同伴放下350卢比,逃一般迅速离开。
可走出去,还不到200米,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包没拿,又马上折回取包。
我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孩子的那碗面已经吃完了。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