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重返缅北,为一个叫莫托央的姑娘

2015年08月28日13:32  品图专栏  作者:Stamlee  

文|新浪专栏 品图 Stamlee

  她叫莫托央, 14岁。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和难民营里的另两个女孩一起闲逛。缅北的木嘎洋难民营,少有外人进入,村民们看我们的眼神既好奇又害羞,他们会透过竹栏的缝隙偷偷张望,当发现我们看到他时,又马上会躲进屋内。

  莫托央不一样,她很小的时候到过中国,会讲简单的汉语。于是,很大方地走上前来,和我打招呼。

  难民营里,象莫托央这般年纪,很多怀里都已经抱上了孩子。莫托央说,她不想那么早就嫁人,想一直读书读上去,以后当医生。但现实是不停地打仗,不停地搬家,她的学业也是断断续续。

  这是山中的一条峡谷,谷底流淌着这条不到20米宽的小河,它叫拉咱河,喜玛拉雅的雪水,沿山脉顺着拉咱河由北往南而下。河的北面是中国,它的对岸就是缅甸克钦邦。

  二战结束已有70年。然而,缅北,70年来,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枪声却从未停歇。中缅边境线上,沿着拉咱河散落着100多个难民营。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缅甸,这个区域不仅盛产缅甸玉和珍贵木材,也是战区,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这是禁区。要进入这个区域,如果用正常的签证手续是无法到达的。唯一方法就是“误入”。

  天已经渐渐暗下来,那次见面很短暂,短暂到我都没来得及调整下光圈快门就摁下了快门,回放时,照片都还是虚的。

  远远地,山兵巡逻摩托车的车灯在山间的小道上出现。

  我对这儿的地形以及民情并不熟悉,不敢贸然深入。只能匆匆和莫托央告别,并约定,“明天来看你……”

  莫托央指了指他家的那间屋棚。我只确定了大致方向的那一片。

  已经没有时间了,车灯已经越来越近。我飞奔冲向拉咱河,趟水到对岸。那个骑着摩托的山兵已经到了河边,他停下车,用电筒在河岸上扫射着,并和同伴说着什么。最后。“呯……”的一声,他朝河中央开了一枪。

  这让我一惊!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虽然,之后,一次又一次进入缅北,但始终没敢再进入那个难民营的村子。

  一个月后,我完成了缅北选题,回到北京参加单位的年会。CBD、酒会、年终奖……而此时,我眼前依然清晰回放着难民营的蓝色塑钢板屋顶、烛光、大眼睛的莫托央……

  我想帮助她;我准备了钱;但我没有按约定去那片屋棚;我是一个骗子……至少莫托央一定这样认为。

  缅北,我一直想重返。

  “你去干什么?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陈庆港问了我三个问题。

  “你看过《追风筝的人》吗?”我没有说完,陈庆港就笑了。

  “我们一起去!”他没再提问。

  时隔5个月,我又来到了中缅边境。这次,是和陈庆港,本来我们要做的“滇缅公路”,是不需要从这里走的,路上,我和他说起莫托央。

  他说,我们去绕一下。

  拉咱河的河水水位已经比5个月前高了很多,缅甸已经到了雨季。难民营周边又多出了很多蓝色屋顶的小棚。前些日子,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又有过一阵猛烈交火。

  难民群又是一个增量。

  我们趟水过河,一个戴着山兵帽的孩子在一个岗楼前呆呆地看着我们,他没有带枪,在反政府军的军队里,童子军很正常,年满14岁就会被应征入伍。

  我们不敢出现在村子很显眼的位置,就挨着山脚下的路走,慢慢接近莫托央指给我的那排屋子。

  一家、两家、三家、四家……我把整个一排屋棚都找了,没有。

  我们问了很多人,大多数人的回答只是摇头。

  有个中年男人看了相机里莫托央的照片,沉默了一会儿,想说什么,但还是低着头走了。

  循着一阵吉它声,我们到了库卡的家。

  一家人已经在难民营中住了4年。库卡老家在胡康河谷北部,那里只留下了爷爷在那儿看守着村子里的房子。她一直想回去看看,但又不敢一个人回去,她说:“怕遇上政府军军人,会被强奸的,甚至被杀的。年初,村里有姑娘回去,结果就是那样……”

  我突然不敢再打听那个叫莫托央的姑娘。我希望是她今天正巧没在家。

  庆港接过库卡的吉它,那把吉它的边缘已经开裂,用胶布贴着。他轻轻弹起一段不知名的曲子,有点幽伤的调子,很久,很久……

  末了,放下吉它,他又沉默了很久,很久……

  “吉它破了,我想我得送把新吉它给她,我们下次再来……”庆港说。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孙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缅北 难民营 重返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我则老实告诉她,一心只记挂着左胸口袋里的五十张底片,觉得我对不起它们的作者小方。

李媚和于德水坐在老侯的床边,不时低声询问,确认他移交的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我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眼泪止不住掉个不停。

照片可以用来发表,照片可以参赛获奖,照片可以带来功利,因为职业摄影人是靠摄影养家糊口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的诗意之美,可以到远在天边的地方读取。那里有镜子,能看到想要的自己。

老余戴上墨镜,吞咽了下口水,左右努动腮帮,然后,努力挤出一张左右不对称的笑脸。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