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则老实告诉她,一心只记挂着左胸口袋里的五十张底片,觉得我对不起它们的作者小方。
李媚和于德水坐在老侯的床边,不时低声询问,确认他移交的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我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眼泪止不住掉个不停。
照片可以用来发表,照片可以参赛获奖,照片可以带来功利,因为职业摄影人是靠摄影养家糊口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的诗意之美,可以到远在天边的地方读取。那里有镜子,能看到想要的自己。
老余戴上墨镜,吞咽了下口水,左右努动腮帮,然后,努力挤出一张左右不对称的笑脸。
文图|新浪专栏 品图 区志航
1989年于世界,注定是一个极其特殊和值得铭记的年份。从这一年11月9日开始,象征德国分裂、尤其是二战后遗——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开始倒塌。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东德)人民逃往联邦德国(西德),限制东西德人民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全长155公里,1961年11月20日基本建成。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经济模式下的东欧经济陷入困境。1989年,受匈牙利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急剧的变化,迫使东德官方不能不顺应民意开放柏林墙。次年,德国迅速完成了统一。
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1989年11月9日是“自由的一个伟大日子”。时任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表示“这一时刻的到来意味着战后历史将揭开历史性的一页。”时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韦尔纳在一项声明中说:“40年来对结束欧洲的分裂和结束德国的分裂所抱的希望,从来没有像今天在开放柏林墙的消息宣布之后这样美好。”
现存的柏林墙分为几小段,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下来,最长的一段长约1公里,已成为柏林的热门景点。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了主题各异但意味深长的涂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 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 Schaefer的《祖国》、Gehard Lahr的《柏林-纽约》等,成为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
籍今年5月参加威尼斯国际行为艺术节,我在欧洲一系列标志性历史的现场和景观,创作了一系列“俯卧撑”作品。关于二战的部分作品,已于6月5日在新浪品图,通过《“俯卧撑”,不仅仅为了纪念二战》与公众分享。在柏林墙倒塌26周年之际,继续通过品图专栏呈现《景·观》柏林墙系列。为便于大家的了解,特配上几幅网络下载的历史瞬间。
柏林墙是倒塌并拆除了,但有形和无形的“柏林墙”依然存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