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受难日

2015年11月20日14:23  品图专栏  作者:Stamlee  

  图文|新浪专栏 品图 Stamlee

  《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罗马统治者钉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教会称这一天在犹太教安息日的前一天,于是,规定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为受难日。

  2015年2月2日,缅北姐洋难民营,陇加把儿子的照片摆在家门前的竹棚架上,按照当地礼仪祭拜了一番。两年前的今天,在逃难的路上,7岁的儿子汤加,被一颗流弹击中,倒下。

  从此,一家人在难民营定居下来后,开始信奉耶稣。他们把这一天,称做是家人的受难日。

  缅甸北部,与中国云南、西藏接壤,生活在这里的克钦人、果敢人与中国的汉族、景颇族同根同源。

  2月9日,缅甸果敢地区再次爆发激战。战事全面升级导致大量缅甸难民逃往中国边境避难。

  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克钦独立军、果敢同盟军以及地方民团武装就与缅甸政府军之间冲突不断。男人们都在前线打仗,老人、女人、孩子,他们随着难民的潮流,在四处飘泊中躲避着战乱。中缅边境线上,散落着100多个难民营。这一个个窝棚,就是一个个没有男人的家。

  难民营里的汤兰说,丈夫被一颗子弹穿膛而过,现在还在抢救中,生死未卜。42岁的汤兰是缅甸北部克钦军控制区的拉咱姐洋难民营的一名普通的村妇,两个孩子母亲,丈夫已经当兵7年,缅北连绵的战事让丈夫很少回家,他是2009年随家人从果敢地区逃到姐洋难民营的。

  在难民营里,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和她差不多,男人当兵在前线作战,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苦熬着等待停战;或者几个老人相伴度日如年;又或者是几个还未成年的兄弟相依为命;甚至是已经失去父母的孤儿吃着百家饭穿梭于窝棚之间。

  陇加指着儿子的照片说,那是他幼儿园的毕业照。

  照片前面摆放着一碗米饭、一瓶牛奶、一个新书包。这是儿子最想得到的三样东西。

  陇加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儿子18岁,已经在前线打仗2年;第二个孩子是个16岁女儿,已经是2岁的孩子的妈妈;第三个孩子10岁,右腿有病没能及时医治,留下残疾。第四个孩子就是过世的7岁汤加。

  陇加的表情里,我们看不到太多的难过和悲伤,只是木然。

  末了,闭上眼,双手合拢,嘴里念叨着我们听不懂地话。翻译告诉我大致的意思“那是在念圣经,关于受难和复活的一些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缅北战事 受难日 缅北难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我则老实告诉她,一心只记挂着左胸口袋里的五十张底片,觉得我对不起它们的作者小方。

李媚和于德水坐在老侯的床边,不时低声询问,确认他移交的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我站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眼泪止不住掉个不停。

照片可以用来发表,照片可以参赛获奖,照片可以带来功利,因为职业摄影人是靠摄影养家糊口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们生活的诗意之美,可以到远在天边的地方读取。那里有镜子,能看到想要的自己。

老余戴上墨镜,吞咽了下口水,左右努动腮帮,然后,努力挤出一张左右不对称的笑脸。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