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呈像】纽约地铁读书,中国地铁看戏

2013年09月13日16:48  品图专栏  作者:孔繁利  
窗外下着雨。女孩在纽约地铁里,沉浸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世界。摄影|Ourit Ben-Haim

文/孔繁利

  Ourit Ben-Haim,一个生活在美国、戴黑框眼镜的年轻女摄影师,从2012年起开始拍摄纽约地铁里沉迷纸质书阅读的路人甲乙丙。镜头中的老幼妇孺、学生、白领、嘻哈,不论什么年龄,不管什么身份,都被各自手中的书本所吸引,忘我地沉迷于阅读之中。摄影师不但拍摄画面,还细心标注出阅读者手中具体的书名以及作者。

  照片传到国内,许多人大呼惊讶和赞赏的同时,也有对此不屑的。先说,这些照片都是有选择的拍摄,我们北上广也能找出来;又说,纽约地铁很多路段没信号手机不能上网;再说,北京上海地铁太挤不适合读书。归纳起来不过如此:美国太穷网络少手机上不了网,只好读书;中国地铁太挤了,不适合读书。

  作为国内地铁资深老乘客,我觉得有必要说几句。的确,我承认,我们的地铁车厢里,也偶尔能遇见翻书的,但考试书、工具书、速成书这类为功名而看的多,而文学、哲学、历史等为心灵而读的少。更多的人,埋首于自己手中的方寸电子屏幕,或玩游戏,或刷微博,或看有王爷太子之类的穿越剧,或看男女主角声情并茂重复说着“一定要回来”的浪漫韩剧。

  就在前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挤上2号线开往张江高科的早高峰地铁,一路上,塞到我鼻子下面的别人的大屏幕手机,密密麻麻的字,纤纤玉指麻溜翻页,我顺其自然瞄了一眼,就看到一句“一张美得不成样子的脸”,我当时就被“酸得不成样子了”……

  上下班高峰的地铁,的确很拥挤,饼干能挤成面粉。但是,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许多拇指族玩游戏看韩剧的疯狂与痴迷,机不离手,眼不离机,低头玩耍,hold不住。有的甚至不管不顾到可以把手机或者ipad距离旁边乘客眼睛或者鼻尖仅有毫米间距的位置。拥挤的地铁,愣是被他们用电子消费品整成了鲁滨逊玩漂流的孤岛。

  更有甚者,会在本来就人山人海的车门或电梯口,眼睛直勾勾盯着手中屏幕上的影视剧情,不管前不顾后。这样的影痴,有十几岁尚不懂事的小姑娘,也有五十岁上下晃悠的大婶儿,早上赶着上班如我,被这样的奇葩挡住,真是心急如焚。

  近日,一名现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作者从德国法兰克福飞上海的航班上厕所途中见闻讲起,“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作者又对比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所见的德国乘客的装备,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作者又提及初来中国的法国人在虹桥火车站迷惑不解地问这位印度在华朋友:“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宁可慢一点,松一下……”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真的应该谢谢这位印度朋友。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与其总是找各种借口狡辩,不如躬身反省,物质的优越是否可以弥补心灵的匮乏,在钱包鼓起来的同时,脑袋是否需要充实一下。

  不妨自己回忆一下,自己最近完整读完的一本书是什么书,这个“最近”距离现在有多远?(完)

 

栏目编辑|马俊岩

 

   

文章关键词: 地铁 纽约 读书 中国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