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沈荣华
文|新浪专栏 品图 陈也
这次的故事,从一叠厚厚的相册开始。相册主人胡宗煊和陈喜梅夫妇结识于抗战,1951 年之后,他们开始了漫漫30 年的异地婚姻,一个在大海之南,一个在大湖之南,漫漫三十年的异地婚姻,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如何让爱情保留原味?
故事从抗日战争开始讲起,军队兽医胡宗煊和开慧乡少女陈喜梅结为夫妻。1948年胡宗煊携妻儿到海南工作,但是几年后,陈喜梅回湖南照顾生病的母亲,从此开始了山川大海阻隔的生活。
也许是离别太过漫长,两位老人很珍惜所有的照片,用了三本大相册,还有很多本小相册整理保存。现在,陈喜梅的记忆已有模糊,抱着相册对丈夫说,你去海南也没有很久嘛,很快就回来了,胡宗煊在一边赶紧纠正。
这一年,广东小伙胡宗煊21 岁了,在国民革命军37 军95 师担任师部兽医。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当时兽医室主任蔡中义住在长沙县开慧乡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一户织布人家的女儿引起了他的注意。
她就是不到16 岁的陈喜梅,9 岁丧父,由母亲做手工支撑养大,从小帮忙织布干活。蔡中义见她乖巧伶俐,想到尚未结婚的得力部下胡宗煊,觉得这两人很合适,便做了介绍。没想到刚认识不久的两个人很快就对上了眼。
他俩于1942 年底结了婚。“吃了个饭,主任高兴得很,喝了不少酒。”当时的情景胡宗煊记得很清晰。之后,在开慧乡板仓镇的一家相馆,他俩穿着军装照了张相。镜头里,他们并没有牵手。婚后陈喜梅便开始随军。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她挺着6 个月的肚子不停跟着人群“躲兵”,颠沛流离中,肚中7 月大的女婴早产,“一生下来就是死的,不睁眼睛,不哭不闹”。
等到抗战胜利了,胡宗煊所在部队要开往越南受降,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妻子与未谋面的孩子。他向上面请了假,启程赶路。他靠着两条腿走了整整半年,到开慧乡才得知,孩子早已死去。
因为内战影响,陈喜梅家的织布坊生意变差,没办法搞下去了,而当时海南岛农业方面没有基础,“很需要人”。1948 年,胡宗煊携妻儿到海南岛谋职。南下的火车很拥挤,很多人坐在车顶上,火车一过隧道,瞬间会被黑烟“染色”。
下了火车再坐船,胡宗煊对此印象深刻。“坐小船去搭货轮,好高的货轮!上面吊软梯下来,就那么爬上去”。当时陈喜梅害怕得很,“望都不敢望,怕一下就掉到海里去”。一岁的儿子由胡宗煊绑在背上,背着爬上船。那一次他们遇上了大风浪,船开到一个小岛附近停靠了一夜。
在海南“农林试验场”,胡宗煊还是做起了畜牧兽医,还兼职在琼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教书。女儿胡爱民在他们来海岛的第三个年头出生。1951 年,因在信中得知家中母亲生病无人照顾,陈喜梅只得带着儿女回了长沙县开慧乡。此后一直到1980 年,一家人聚少离多。
不是没有想要调动工作。胡宗煊想要调回湖南,或者让妻子来海口工作,但那时因为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又是“旧职员”,所以,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漂洋过海来看你”。从海口到长沙,路上少则都要花去三四天,先坐船到广州,再坐一夜的火车上长沙。胡宗煊一般申请春节回家,冬季琼州海峡多风浪,往往行程还会花在等待上。也有时候胡宗煊出差,一有机会就往长沙跑。
1960 年和1961 年,日子最苦,“人都寡瘦的”。那几年,尽管胡宗煊每月寄回的工资没减,但“上街根本买不到东西”。他回家,可以凭“探亲证”去领一点物资:红薯、白糖、鸡蛋、肉等,但“都少得很”。尽管只有一点点,但也要“排长队去领”。“文革”期间,胡宗煊进入海南“五七干校”,“住在牛栏里”。十年间,妻子带儿女来海南同他会过一次面,家庭合影也在此中断整整十年。
1980 年,胡宗煊带着一身病痛提前从海南省农业学校退休,回到湖南。他把在早年工作间养成的“爱旅游,爱摄影”的喜好也带回了家。他先后有过四台相机,最先是一台“海鸥4B”。80 年代他曾自己在家中捣鼓了一个冲洗照片的暗房,此后很多家庭照片都由他自己拍摄,自己冲洗。
没有完整陪伴儿女成长的胡宗煊,用相机记录了孙辈成长的点点滴滴。在一本大相册里,“120 胶卷”照片一版一版地整齐排列,那是外孙和孙女的成长时刻,也是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照片多是来自胡宗煊自己拍的,他说那些是“孩子们的照片”。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戴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