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习所】中国摄影要抛弃什么

2014年02月11日16:30  品图专栏  作者:王昕伟  
摄影|张巍

文|王昕伟

  中国摄影如果有过热闹,也是围绕2008年那波来自西方世界的市场高潮,价格便宜的中国摄影搭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顺风车,获得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收藏家、艺术二道贩子的大量购买。经过了这波冲击的中国摄影从此之后至今一直仍找不着北。可以用市场买卖掩盖问题的世道没有了,而落后国际当代艺术10年、中国当代艺术5年的中国摄影开始重新调整、洗牌。让人难过的是,即使到了今天,中国摄影还是一笔糊涂账。

  社会主义历史记忆和资本主义金钱相结合的中国当代艺术高歌猛进,这极大地刺激了似乎生活在乡下的中国摄影小兄弟,摄影批评家们开始学着用阐释现代艺术的那些又臭又长的词汇篇章来解读中国的摄影师和摄影作品;中国的官方摄影机构也开始试图“招安”当代摄影,以此展开的新锐摄影评选都是指鹿为马的;中国的摄影师在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狡辩的批评家的冲击下,面对摄影展览、摄影收藏等方向,机动调整自己的创作;这些急功近利的摄影作品上不了西方的学术台面,努力获得的是小画廊和西方中产阶级家庭装饰的需要,而心底淳朴的国内收藏家和观众,也没法弄清楚这些作品,本身目的不纯的作品想弄懂都难。

  本身不懂的中国摄影权威进行的当代摄影的招安活动几乎都要变成笑话,不懂装懂的评委还要找些西方艺术词汇武装评语,而得了好处的中国摄影师们就埋头吃饭喝酒,把心底的不愤深深隐藏。张巍是个最好的案例。他最近很火,从北京国际双年展的作品被撤到频频举行的个展,这真真的印证了我前面的分析。有了一点当代摄影的影子的就得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紧它,抓到些够狠的摄影家,管他语言上像不像杉本博司呢。

  中国能称得上当代摄影的,过去10年,只有王庆松这样的摄影家。而有趣的是,西方研究王的作品的机构一致认为,王的近乎记者的社会分析方法接近鲁迅的成分远远多于西方,他们用他们的学术逻辑搞不定王庆松的作品,这种从中国社会发展本身出发的摄影创作似乎是中国特色。

  台北美术馆刚刚结束的台湾摄影家张照堂的回顾展貌似在向整个世界宣告,我们也有张照堂这样的国际水准的摄影大师。这种判断本身就是逻辑问题。所谓的“国际水准”就是来自西方世界的标准。美国二战之后用当代艺术忽悠了整个世界,也忽悠了日本摄影,为什么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荒木经惟之流要用一生精力最后得到西方世界的承认才算成功?张照堂是好,但太像日本的摄影了,台湾地方太小,是个文化上乡土又容易摇摆的岛屿。他如果再走落后的日本摄影的道路,是极大的悲哀。

  中国摄影要想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就得抛弃已经衰竭的西方当代艺术,抛弃来自西方的摄影判断标准。中国的传统艺术仍旧有自己的根基,而庞大的内需市场足够养活好的摄影家,问题是,我们跟着不代表先进文化生产力的西方这样风雨飘摇,此等玩法谁会支持?

2013年12月15日晨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摄影 当代艺术 收藏 糊涂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