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的肉】粤东小村十年影像

2014年02月12日17:17  品图专栏  作者:吴毅强  
摄影|张艺

文|吴毅强   

  潮汕文化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并列称为岭南三大文化主体,而潮汕文化又因为其独有的潮剧、潮州建筑、潮汕工艺美术、商业文化、饮食文化而独领风骚,上千年来,潮汕人在粤东这一片热土上开拓进取、休养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享誉四方,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潮汕地区地处广东东部沿海,是一个非常值得言说的地方。摄影师张艺,就用影像无声的诉说着这里的一切,记录着一个小山村的一切。而且一说,就是十年。

  有意思的是,张艺本身就是潮汕人的媳妇,其夫家就来自于我们眼前影像中这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村庄——揭阳砲台镇市头村,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使得张艺与摄影结缘,多年来的探访、驻留、观察已使张艺深深着迷其中,于挥之不去的亲情之外,作为一位坚守人文关怀的纪实摄影师,她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内在精神使得潮汕文化如此魅力四射?在改革转型进入迅猛节奏期的今天,这样一个田园乌托邦式的远古村落何以继续保持其延宕不绝的活力,村民们在以何种精神面貌调整状态以迎接新的挑战?

  十年如一日,张艺用镜头满怀深情地对准了这片炽热的土地,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张艺拍摄的影像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纯粹环境或者纯粹建筑,基本以远景及全景拍摄,比如宗祠寺庙、牌坊门廊、雕刻工艺等,影像敦实悠远,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潮州人赖以生息的生存环境以及潮州建筑和潮州工艺的历史流长;

  第二类是村民日常生活画面,基本以中景拍摄,内容驳杂宽泛,祭祀、宴饮、汲水、赶集、劳作、潮剧、娱乐等无所不包,这一部分是张艺影像的主体,从这里我们能够瞥见村民们最为真实具体的生活形态及精神风貌,得以追溯其千百年来所坚守的传统族群文化内核,并进一步展望他们在未来可能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追古思今,我们神游畅想,对过去我们有喟叹唏嘘,对未来我们满怀希冀和憧憬。

  第三类是细节刻画,这一部分基本以近景和特写为主,张艺将镜头推入了小村生活的极其细微之处,一个眼神、一个笑脸,一凝神、一投手,这些细节更彰显张艺对这个粤东小村的细腻情感,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从这些深入肌理的刻画中,我们异常清晰地听到了村民们勃然翕动的呼吸,感觉到了他们蓬勃迸发的生命节奏。

  当然,在感动和依恋之余,我们依然要回到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那就是前面提及的,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城镇化和城市化剧烈扩张的年代,我们保存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能否得到妥善保存?在这些抚慰我们灵魂的精神资源中,有哪些能在新的时代继续发光发热,有哪些又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呢?这是作为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张艺在持续思考的问题,也是她的这些影像所带给我们的持久话题。

  十年,于人生来说,不短,于村庄来说,不长。可喜的是,张艺没有止步,她的下一个十年已经开始了……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潮汕 粤东 十年 变迁 传统 影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