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北流活活,一段寻河之旅

2014年07月14日17:11  品图专栏  作者:摄影眼  

摄影:张克纯

  2014 阿尔勒发现奖(Discovery Award) 7 月 12 日晚在法国阿尔勒古剧院揭晓,中国摄影师张克纯凭借作品《北流活活》摘得该奖,他将获得 25000 欧元的奖金。

  北流活(guo)活(guo)的名称源自《诗经》中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是描写黄河流水的声音。受到张承志《北方的河》的启发,张克纯带着一台 Linhof 大画幅相机以及一辆可折叠自行车开始了他的寻河之旅。2010 年至 2013 年间,张克纯自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山东东营市垦利县开始,向西逆流而上,以数十次的行走,经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直抵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源头。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当地转上几天。在济南,他遇到过在黄河边做泥塑的 80 岁老人日复一日守着黄河售卖自己的手艺;在宁夏,他第一次知道有人每天都要往沙漠里灌水以保证植物生长,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敲水管,防止水管被沙子堵塞;在青海,一辆水泥车突然侧翻在路旁,车上装的是高山草甸修路的砂石……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黄河边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生存状态。张克纯说,他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大环境里的小人物。他曾到过兰州6次,每次都会拍一幢河中的房子。有一天,他遇到了在阳台上刷油漆的两个工人,这是他眼中的完美瞬间。他在宁夏一个煤场拍到过一尊巨大佛像,以及一旁静静站立的工人。“谁会想到煤场里会有这样一尊佛像,而它旁边的人,可能是工人,吃住都在煤场里,没事就来转转,很容易就进到你的镜头里来。”

  在平静画面背后,巨大的变迁冲击着黄河沿岸的城镇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包头某个煤场,张克纯意外地发现几只小白鹿的雕塑,孤独地站在光秃秃的草皮上,背景是冒着白烟的冷却塔。在宁夏,他被一支葬礼队伍吸引,跟随他们来到一片土黄沙地上的墓场。离墓场不远,这片贫瘠的土地已经能看到工厂。在宁夏沙坡头,一个男人正在修筑河堤,这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景区,政府为吸引游客开始了一系列整修工程……

  “它是宁静、清淡的。这片水土的人们原本就是这样繁衍生息,流水般向前。商业洪流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丰富的文化精神也受到了剧烈冲刷。”张克纯这样描述这组照片,但他更愿意相信这条河带给人们的希望,因此,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北流活活”。

  这组作品远远超越了艺术家以相机为媒介对风景的社会性纪录,更像是一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独自朝圣的旅程,充满热忱、执念和探究。张克纯有意将自己的视角与拍摄对象拉开遥远的距离,从相机微小的镜头与广袤辽阔的西北大地对话,因此这不难理解在构图的景观中弥漫着的大面积质感的烟灰、沙黄、灰绿,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着意缓慢的节奏,而人的出现往往渺小,其行为又带有某种无意识的荒谬感。或许正如欧宁文章所阐释“看到高铁深入黄河腹地,旅游业遍地兴起,产业重整和过度城市化所引至的环境崩坏,看到沿岸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看到人心的升降和信仰的转轨。在黄河的漫长历史中,这些不过是瞬间的水花。”

  关于艺术家

  张克纯 1980 年出生于四川,现生活工作于成都。在国内外众多当代艺术机构举办过个展和群展,包括三影堂 +3 画廊、纽约 Gallery HO、法国第四届 Photoquai 摄影双年展、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英国第六届 L'Iris d'Or 摄影奖作品展、第五届大理国际摄影节, Close Spaces 摄影展、跨越:第四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成都第三届纵目摄影双年展、柬埔寨第八届吴哥国际摄影节等。

栏目编辑|迦沐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黄河 北流活活 张克纯 2014 阿尔勒发现奖 寻河之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