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摄影史】厦门历史上的影像留存

2014年05月26日16:56  品图专栏  作者:曾璜  

  图1:白鹿洞 1871年 摄影:John Thomson Collected by Wellcome Lib. 图2:厦门新人 摄影:John Thomson Collected by Wellcome Lib. 图3:白塔 摄影:恩斯特·奥尔末 1860年代 供图:华辰影像 图4:南普陀 1870年代 作者待考 供图:华辰影像 图5:牌坊 1870年代 地点和作者待考 供图:华辰影像

文|曾璜

  编者按:本文系写于厦门“美丽思明”摄影大赛之际,原题为“为厦门留住一张摄影名片”。

  厦门是中国摄影历史最为悠久,影像留存最为灿烂的城市之一。

  将西方摄影术带回中国的第一人,就是长年居住厦门、在日光岩上留下“鹭江第一”四个大字的清道光进士林缄,那是1849年的事情了。

  厦门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不少西方旅行摄影师早就涉足此地:圣朱利安·休·爱德华兹(Sir Julian Hugh Edwards)于1861年来到厦门,他不仅是厦门早期最重要的摄影家、还从厦门启程前往台湾,成就为史上第一位拍摄台湾的摄影家;而德国人伊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是最早拍摄圆明园遗址照片的摄影家,他从厦门开始其职业摄影生涯;历史上具有“摄影的马可波罗”之称的约翰·汤姆逊于1873年出版的轰动西方的巨著《中国与中国人的画册》(John Thomson,The Illustrantion of China and Its People),其中包括有不少1871年拍摄于厦门的照片,该书为汤姆逊赢得了“世界摄影史第一位纪实摄影家”的头衔……

  “瑞生”、“宜芳”和“美璋”等最早由中国人开设的厦门照相馆,于1880年前后记录下了开阜后的厦门,大量的照片现留存于国外各大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中,见证着三个世纪以来厦门的巨大变迁。

  创建于1951年的厦门飞达照相纸厂(厦门感光厂的前身)作为中国最早的摄影器材制造商之一,为新中国的摄影事业付出不小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初,世界光材料的巨头柯达公司在厦门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胶卷生产基地。

  厦门大学的五位年轻学子在1980年前后自发组建的“五个一”,跻身于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当代摄影团体之一,成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最早的实践者而载入了史册。近年来出现的“鼓浪屿摄影画廊”和正在筹建的“鼓浪屿摄影博物馆”,也将作为建设新时期文化强国的第一批地方摄影文化机构而享誉全国。

  这次“美丽思明”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不乏忠实的记录、艺术的表达和当代的观念,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它们续写着21世纪中国摄影史的厦门篇章。

  遗憾林缄从美国带回的"神镜"已无处寻访,至今也未能寻得他拍摄的任何影像,仅有他的《西海纪游草》见证着摄影史上的存在。

  据说,现留存在思明地界上的南田巷五号老厝为林缄家庙,如能借用类似的老厝来展出“美丽思明”的照片,如能在思明筹建一处展示厦门悠久的摄影文化、摄影文物、摄影艺术和摄影历史的场所,那一定很有意义。

    让“思明之美”摄影大赛,为厦门留住一张摄影名片。

 

  参考文献:

  Terry Bennett, 《The Chinese History of Photography》I,II,III,2010-2013

  陈申等:《中国摄影史 1842-1937》,1987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厦门 摄影 影像 历史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