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辰影像】老照片再现1970年通海大地震

2014年08月15日09:54  品图专栏  作者:华辰影像  
供图|华辰影像

文|车亮

  近日,一本反映通海大地震受灾情况的影集出现在华辰拍卖公司的秋拍征集中,114张罕见的照片记录了这场撼天动地的震灾所造成的破坏,垮塌的房舍,满是废墟的村庄,以及田野中一人多宽的地裂,仿佛又让人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冬日的曲江河谷。

  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云南省通海县发生7.8级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的大地震,是20世纪云南省内震级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地震,也是迄今为止除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外,中国大陆受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受灾面积达8800平方公里,共造成15621人死亡(通海县震亡4426人,建水县震亡7415人,峨山县震亡3012人),836绝户,孤儿261人,受伤27120人,重伤6014人。倒塌房屋338456间,占震前房屋总数的32.2%,其中全倒的166117间。大牲畜死亡16638头,经济损失据当时统计为2.9亿元。

  当时的中国“山河一片红”,林彪、四人帮当道,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关于这次地震的震级和灾害情况无法得到应有的传播和报道,仅新华社于1970年1月7日播发了一条简讯:“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我国云南昆明以南地区发生了一次7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在云南省和当地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正在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直到2000年1月5日,在通海县举行的“通海7.8级大地震30周年祭”纪念活动上,政府才首次披露通海大地震的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对一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伤害的7.8级大地震做了迟来的新闻发布。

  不过,地处震中的高大公社五街村早在1975年就竖立了第一块“地震历史记载碑”,上面有“为给后辈知此事,留下碑文万古存”的话,并详细记录了该村的伤亡损失情况,“……因灾情严重,本村原有人口597人,死亡者194人,占总人口的32.5%,伤者无数;牲畜死亡2/3以上……”直到八十年代,政府才在当地著名的风景点秀山公园立了一块“通海地震纪事碑”,上面镌刻了这次地震的震级、波及范围、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通海地震的亲历者、作家杨杨曾在《“通海大地震”亲历记》一文中历数了地震中的一些细节:

  当时高大公社革委会主任李祖德说:地震发生后,家里10口人全埋在倒塌的土墙底下,一个念头在我脑里闪现,是不是帝、修、反搞突然袭击,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一位姓张的小学教师说:地震发生时,我住的老房子全倒塌了,整个村子已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土块瓦砾,我当时想,肯定是敌人的原子弹投进来了。

  昆明工学院140多名教职工到峨山县小街公社“五•七干校”学习。按照当时的阶级划分,90多名“革命群众”住在条件较好的农场大仓库里,另外40多个被打入另册的专政对象住在低矮的“牛棚”里。地震发生时,大仓库里的90 多名“革命群众”,被厚重的墙体和巨大的屋架掩埋,无一幸免。

  某驻扎在峨山县红旗公社(现锦屏乡)通讯团刚刚入伍的136名女兵身着内衣逃离尚未倒塌的营房,在部队首长“保卫油库”的动员令下,进屋穿衣被余震导致的垮塌掩埋。

  曲江两岸的高大乡,普丛村70户人家,有10户全部死难,全村死亡613人。位于震中位置的五街村,原有597人,194人死难,其中年龄最小的刚出生两小时。

  峨山县城有逢5赶集的习惯,1月4日下午就从四面八方汇集了许多前来赶集的旅客和农民,两层楼的大旅社爆满,还在过道上加了地铺。地震时,绝大多数旅客遇难,竟死亡200余人。

  观音村的钱学德,1月4日结婚,夜里闹新房时地震发生了。他拉住新娘的手跑到天井时,新娘的头部被一根木头击中。在地震中,他家死了4男4女,只剩下他和父亲、小妹三人。埋葬亲人的时候,他和父亲用皮带拴着尸体抬上山。8具尸体,父子俩花了4天时间,挖了8个洞,来回上山8次。

  更为荒唐的是在极左路线的指导下,灾区“既不要国际支援,也不搞国内捐赠”,提出“千支援,万支援,送来毛泽东思想是最大的支援”,对来自各方的救援“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共退回各地捐捐助的人民币约十四万五千元,粮食二万多斤。当时的灾民只能在有限的帮助下开展自救和互救。

  这样的细节其实还有很多,虽然通海地震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可是在老照片记录下的断壁残垣间,仿佛还能感觉到那种死一般的寂静。

  通海地震发生两周后的1970年1月17日,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事业正式登上了舞台,这大概是通海大地震的灾民对中国的地震事业作出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杨。 通海大地震亲历记。 《防灾博览》,2011年第二期,p76-83。

  [2]李永强,聂高众,杨杰英。 1970年云南通海7.8级地震烈度震亡比调查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2010年第六期,p17-26。

  [3]1970年云南省通海地震的地形变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1975年四月号,p240-245。

  [4]刘若南. 通海大地震:文革抗震救灾实录。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四期,p76-78。

  [5]刘若男。 一起被尘封三十年的大地震。 《百姓生活》,2010年六月号,p54-55。

  [6]杨家荣。 大劫难的回眸——通海7.8级大地震30周年祭。 《边疆文学》,2000年元月号,p19-38。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王诗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通海 大地震 1970年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