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见】一张合影看1977年的邓小平和华国锋

2014年08月22日09:29  品图专栏  作者:石立飞  

文|石立飞

  这是1978年3月份出版的《中国摄影》杂志。虽然杂志封二上的题词是华国锋主席的,但是杂志第一页发出来的却是这样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有点意思的照片。虽然照片标题中的主角是华主席,但是照片正中间的却是当时担任多个副职的邓小平,标题中的主角华主席虽然是全身,但是他靠边站着,只在画面中露出侧脸。

  在邓和华之间,有一个看拖拉机看得特别仔细认真的人,他叫陈永贵,发照片时,贫农出身,当过大寨村支书的他已经再次担任副总理了。

  就在前一年的十月,山西人民出版社用中文和十二种外文出版了一本以彩色照片为主的《大寨》画册,华主席亲笔为画册书写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题词。

  这张照片最早发表在1977年12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是:

  “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正式开幕的前夕,英明领袖华主席和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于十二月十九日到北京农业展览馆视察农业机械化展览并观看了农业机械表演……”

  当天的人民日报一版发表了两张华主席的照片,另一张照片中的华主席也是侧脸,而小平同志在两张照片中都处于画面的中间位置,并且都是正脸。

  这张照片由新华社记者拍摄,又发表在中国摄影学会(即后来的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刊物上,这大概可以说明,在1978年年初,当时的新华社和摄影家协会似乎已经知道第二代领导集体是以谁为核心了。

  在拍摄领导干部时,摄影工作者们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画面中有领导人的,主要领导应该被安排在画面的中间;凡是画面中有领导人出现的,领导人应该是露正脸的。

  在这本杂志中,当时的“英明领袖”被安排在了画面的最右边,虽然整个画面中只有他是全身,但是既不是正脸,也不在画面的中间。

  在这本杂志里,还有陈景润、华罗庚、李可染等一批“老九”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神采奕奕,很精神。摄影师在拍摄他们时采用了极为精致的构图和布光,就像几年前的样板戏的舞台照一样精致。

  对于陈景润来说,这样的待遇也是很难得的,就在一年多以前,因为“白专”,这位“老九”还住在一间用厕所改建的单身宿舍里。 而这张照片发表时,他已经因为一篇报告文学的发表变得家喻户晓。

  还有一张值得一说的照片是一张静物照片,画面中是一盘螃蟹和两瓶好酒,盘子里一共有四只被煮熟的螃蟹,三只趴着放,一只仰着放,在盘子外边,还散落着被掰掉的螃蟹腿,画面背景中的投影可以隐约看到画面外面的菊花。后来,这张照片成为了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入选过很多摄影教材。那时候,还没有打老虎和吃泡面的说法,同义词是吃螃蟹。 

  那年的一月份,全国影展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深入批判了“四人帮”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及其在摄影方面的流毒和影响,并提出了要“争取摄影创作和摄影工作的更大胜利”。

  邓的复出,不仅解决了科学和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诸多问题,也让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们对未来有了极大的信心。那时候,摄影工作者们也开始拍一点和以前不一样的照片,比如杂志第一页上的这张。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王诗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邓小平 华国锋 领导人 品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