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鹏专栏】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风光摄影大师薛子江

2014年11月13日13:26  品图专栏  作者:黄建鹏  

文|新浪专栏 品图 黄建鹏

  最早关注薛子江先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摄影艺术专业读书时,曾经交过一篇作业,作业中的具体文字已记不太清楚,主要内容就是看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0月出版的《薛子江摄影作品集》的观后感,由于当时年少轻狂,从印刷品中读到薛子江的作品时认为自己比薛子江拍得还好,对大师的风光作品进行了批判。这些都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形成观看原作的习惯,根本不了解摄影大师驾驭影像画面的真正功力,就妄下结论,好在只是一篇学生时代的作业。

  现在,当我们面对这些经过五十多年时间沉淀的经典原作时,我们的内心虽然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冲动,但这些作品给人的震撼和作品透露出大师对摄影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是使我的心情不能平静。

  目前,我通过各种渠道已经收集到薛子江重要代表作共计20种。经过研究,我认为薛子江先生是二十世纪40-50年代中国最为重要的风光摄影大师。

  贫穷青年,香港摄影冠军,“六二〇团”重要成员

  薛子江先生1910年7月14日出生于广东顺德,曾用名薛渭霖。11岁时到香港谋生,之前他只读过两年的书。1931年,他在广东银行做电梯工。1933年,薛子江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不仅在广东银行努力地工作,同时也坚持业余摄影创作。虽然他读书不多,但他对摄影的悟性却是超群的,他非凡的视觉艺术感觉是天生的。

  1930年代中期,他荣获了福伦达摄影比赛第一名,接着又连续两年荣获由德臣西报主办的全港摄影比赛第一奖,轰动了全港,被誉为“香港摄影界的杰出人才”。1930年代中后期,香港摄影界的薛子江、卢德初、吴章建、阮兆刚、简子略等一批摄影家经常在天气较好的时候,早上六点二十分乘渡海轮船到沙田拍摄风景和风土人情,那时候的沙田还是一块处女地,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早上拍完后,这些人还要赶回香港上班,后人称这些成员为香港的“六二〇摄影团”。

  薛子江在“六二〇摄影团”拍摄风光时用很长的时间进行观察,很少轻易按下快门,据“六二〇摄影团”摄影成员简子略先生文章回忆,他们在沙田创作时,一卷120胶片,薛子江先生可以拍五、六次,每拍一、两张回来后,回到家中剪断冲洗,查看拍摄的效果,下一次,再拍摄一、两张。这样一卷胶卷就拍摄五、六次,可见薛子江先生是一个擅于观察、精益求精、有的放矢的人。

  1941年6月,薛子江离开广东银行与蔡俊三在香港皇后道中开设了国际摄影室,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摄影艺术研究和摄影实践上。这一时期,他不仅在摄影技艺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有很好的经济收入。但好景不长,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薛子江也只能关闭了国际摄影室,逃难回到广东,开设了振昌洋杂店。薛子江这一时期主要是逃难和谋生,所以摄影事业荒废了四年。虽然,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拍摄,但他内心依然惦记着摄影。

  日本投降后,他立刻回到广州,开设了光林摄影店。光林摄影店的业务在薛子江的主持下生意发展得很好。他在光林首创了日赛的方法,即从每天冲洗的照片中选出好照片给作者奖励,利用这个方法,他联系了很多摄影同仁,广东摄影协会就是在光林结识的众多摄影同仁的支持之下建立起来的。薛子江为广东摄影协会首任会长。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摄影最为繁荣时期,全国各地摄影组织纷纷投稿参加国际摄影沙龙比赛,薛子江亲手为广东摄影协会的会员评判作品,亲自填写参加国际摄影沙龙的参赛表,为会员们打包邮寄作品,深得广东摄影协会会员们的信赖和爱戴。

  1957年沿长江拍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

  薛子江早期风光摄影作品代表作为《灌溉》、《日出而作》、《涉水砍樵》这些内容都是以下层劳动人民劳动生产和大自然的风景相结合,主要拍摄地点在香港地区。1948年拍摄的《衡山初晓》是薛子江解放前拍摄的最为重要的风光作品之一。1949年,他还在广东拍摄了《方井》等作品。

  1951年,薛子江在广州拍摄了《越秀山的早晨》、《渔船》等。1954年,他在广西桂林拍摄了《漓江航运》并在广州拍摄了《珠江》。

  1956年,薛子江来到了南京灵谷寺拍摄了代表作《灵谷寺道》,他站在灵谷寺塔上向下俯拍,作者采用顶逆光拍摄,冬日接近中午的阳光穿透树林,增加了层次感,黑白灰影调把握非常到位,纵式对称构图增加了画面的美感,我们在欣赏30寸大幅展览原作时,此作给人气势磅礴之感。1956年,薛子江在杭州拍摄了《西湖白堤》,这幅作品入选由中国摄影学会1961年12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57年是薛子江摄影作品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沿长江而上,经湖北、三峡地区到重庆及川东地区进行拍摄,直至成都平原。这一时期创作了代表作《千里江陵一日还》、《春泛嘉陵江》、《长江日出》、《热闹的灌县》、《春耕之前》、《激流》等。1957年拍摄的这些作品是薛子江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风光摄影代表作。其中《春泛嘉陵江》、《千里江陵一日还》、《热闹的灌县》入选中国摄影学会1957年12月在北京帅府园美术展览馆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58年,薛子江在十三陵水库工地还拍摄了现实主义风光代表作《工地之晨》,这幅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学会1958年12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这一年他在洞庭湖还创作了《洞庭湖夕照》等作品。1958年,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为他举办了“薛子江个人摄影作品展览”,这个展览展出了他从1934年到1958年拍摄的120幅作品,包括解放前拍摄的40幅,解放后拍摄的80幅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为风光摄影作品。

  1959年,薛子江在河南洛阳拍摄了《龙门石佛》,这幅作品运用明暗影调,很好的将石佛的质感表现出来,画面质朴大气,这幅作品入选1959年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怎样拍摄风景》影响两代中国摄影人

  薛子江为中国风光摄影所作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由他撰写的,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的实用摄影知识丛书《怎样拍摄风景》,这本小册子影响了两代中国风光摄影人和摄影爱好者。此书从1958年11月第1版开始印刷截止到1984年3月第9次印刷,总印数超过五十五万三千本,其中风光摄影作品《洞庭湖夕照》作为此书新版封面,印数和发行量超过了四十万幅。1983年10月,《薛子江摄影作品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薛子江曾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常务理事、《中国摄影》编委、杂志常务理事、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曾任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员、荷兰专业摄影杂志《焦点》授予荣誉会员,印度摄影学会荣誉会员。

  1962年3月8日,薛子江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中国摄影学会在1963年3月在北京为薛子江先生举办的“薛子江摄影遗作展览”的前言中这样评价道:“薛子江擅长拍摄风光……薛子江的摄影艺术有他个人的独特风格,他善于从大自然中发现和猎取最优美的景物,通过他的精湛摄影技巧,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摄影艺术作品,用光细腻、构图优美、层次丰富、色调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薛子江生前不仅以他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闻名于中国,而且在国际摄影艺术界也享有声誉。”

  我认为,他留下的这些原作反映了这位风光摄影大师的功力,为后人研究中国早期风光摄影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实物。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杨云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摄影 中国 薛子江 风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