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映像】“咱也当一回领袖”

2013年10月01日08:29  品图专栏  作者:凌飞  
有人模仿当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招手的姿势。摄影|凌飞有人模仿当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招手的姿势。摄影|凌飞

文|凌飞

  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天的天气非常好,明媚的阳光给冬日的寒意蒙上一层温暖的感觉,也给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人们增添了一种喜庆。

  人们好奇地看着大殿中央排列整齐的几十把红木座椅,纷纷猜测这个位置可能是谁的,那个位置可能是谁的。大殿右侧墙壁上,挂着董希文先生创作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很多人以为看到了真迹,其实真迹一直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

  游客们站在天安门城楼的露台、过道、尤其是紧靠南侧白玉围栏作为检阅台的地方,那里可以一眼望见整个天安门广场。这时一个年轻人仰头望着城楼大殿外檐的上方,我想他或许是在寻找国徽吧。现在,在这个年轻人的背后已不再是平地,而是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博物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远处的毛主席纪念堂。

  从前,天安门只有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才能到达,一般人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不少人站在领袖“检阅”广场的位置拍照留念。一个中年人高兴地说:“咱也当一回领袖”,他举起右臂,摆出领袖人物检阅游行队伍挥手致意的样子,让友人给自己拍照。这个姿式就是效仿文革当中“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那张照片,那时毛主席穿着一身绿军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

  当天,上城楼的人大多是路过的游客。也有很多有准备的人,一个看样子是南方的男人,就从兜里取出一面带着折印的五星红旗照相留念。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透过栏杆的空隙指点着前方,告诉孩子那边都有什么。我看着孩子那似乎一无所知的眼神,家长那种“指点江山”的神态倒令人更觉有趣。

  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有照相机的人还不多。人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大排长龙,等待拍摄一次成像的快照。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群从外地来北京公干的基层干部,他们身穿干部服,像孩子一样站好,挺胸、昂首,那种庄重的神态,让人觉得他们才真的和这个古老的建筑最为相融。在汉白玉的栏杆边上站着的两个身着便军装,戴着军帽的年轻人,他们的这种装束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了。

  拍摄这组照片,对我来说是机缘巧合。1987年法国文化部和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组委会有一个法中文化交流的项目,他们到中国邀请一些摄影家参加1988年度在阿尔勒举办的国际摄影展。当时的阿尔勒影展主席于德勒先生和具体负责的卡尔先生先后两次来到中国进行组织工作。

  1987年夏季过后,卡尔先生再次来到中国。这时被邀摄影家人选已经定下,共7人,中国摄影界的老前辈、延安革命时期的摄影大师吴印咸老先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我也受到邀请,当时我正在中央民族学院教摄影。卡尔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是拍摄将要去法国参加影展的七位中国摄影家的纪录片。

  一天,卡尔兴奋地告诉我,1988年元旦,天安门城楼将要向普通民众开放。他觉得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吴印咸再好不过。于是当天上午大约十点多钟,我便随吴老以及卡尔带领的法国纪录片摄制组一起登上了天安门。

  一上城楼,吴老就成了摄制组镜头前的模特,而我则趁着这个机会,和其他登上天安门的参观者们一起,观察这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于是开始四处寻找拍照机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装成一个不在行的摄影者。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从天安门下来。听说吴印咸老先生也是第一次登山天安门。我问吴老登上天安门有什么感觉,他只说了四个字:“挺好,挺好。”是啊,现在花十块钱就能做到的事情,人们等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仔细想想,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曾几何时,那些能够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人、能够用自己的手脚触碰这个巍然之物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所有人都是抬着头,仰望着这个国家政权的象征,远远地看着那些高高在上、风云流转的人物。然而时过境迁,谁又会想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最普通的人买张票就能走上天安门城楼去登高望远呢?1988年1月1日,当我迈开脚步随着人们缓缓登上这个举世瞩目之地,当我举着相机拍摄这些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人们的各种表情时,我突然对历史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普通人站立在巨幅毛泽东画像的上方。摄影|凌飞普通人站立在巨幅毛泽东画像的上方。摄影|凌飞
一个在天安门城楼上仰望大殿檐顶的年轻人。摄影|凌飞一个在天安门城楼上仰望大殿檐顶的年轻人。摄影|凌飞
一位父亲搂着孩子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点江山”。摄影|凌飞一位父亲搂着孩子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点江山”。摄影|凌飞
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被素不相识的人们大拍了一通。摄影|凌飞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被素不相识的人们大拍了一通。摄影|凌飞
一些到北京出差的基层干部们在城楼上合影。摄影|凌飞一些到北京出差的基层干部们在城楼上合影。摄影|凌飞
一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手持国旗合影。摄影|凌飞一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手持国旗合影。摄影|凌飞
人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好奇地四处观望。摄影|凌飞人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好奇地四处观望。摄影|凌飞
吴老。摄影|凌飞老摄影家吴印咸(后)正站在栏杆一侧拍照。摄影|凌飞
一位老妇人迎风整理自己的围巾,准备拍照。摄影|凌飞一位老妇人迎风整理自己的围巾,准备拍照。摄影|凌飞
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登上天安门城楼。摄影|凌飞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登上天安门城楼。摄影|凌飞
两位戴围巾的女士。摄影|凌飞两位戴围巾的女士。摄影|凌飞
一位游客好奇地看着站在汉白玉栏杆边的两个穿着文革时代服装的年轻人。摄影|凌飞一位游客好奇地看着站在汉白玉栏杆边的两个穿着文革时代服装的年轻人。摄影|凌飞
人们在天安门城楼上排队照相。摄影|凌飞人们在天安门城楼上排队照相。摄影|凌飞
他们高兴地向旁人展示自己刚刚拍的快照。摄影|凌飞他们高兴地向旁人展示自己刚刚拍的快照。摄影|凌飞
一个军人拿着刚刚拍得的天安门快照。摄影|凌飞一个军人拿着刚刚拍得的天安门快照。摄影|凌飞
一个中年人拿着自己刚拍得的快照。摄影|凌飞一个中年人拿着自己刚拍得的快照。摄影|凌飞
刚刚拿到照片的军人。摄影|凌飞刚刚拿到照片的军人。摄影|凌飞
人们彼此评价刚刚拿到的天安门快照。摄影|凌飞人们彼此评价刚刚拿到的天安门快照。摄影|凌飞

栏目编辑|马俊岩

   

文章关键词: 天安门城楼首次对公众开放 天安门 1988年1月1日 1988年元旦 天安门城楼 领袖 毛泽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