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邓维
文|邓维
1988年,山东临沂,农村体制改革已全面推行联产承包、包产到户,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明显提高,上上下下对改革志得意满,似乎一切问题已可迎刃而解。
我是带着采访任务去拍照,命题是穷困的临沂老区如今地覆天翻,日子如何过得幸福美满。
打听到当天附近有农贸集市,就赶过去。离人声鼎沸的集市一步之遥时,迎面走来两位大娘,其中一位手里拎着一大捆炸油条。上去攀谈,得知二人是亲家,到集上卖了鸡蛋换钱再买平时难得吃到的炸油条,给闺女和外孙吃。
我问她:“粮食够吃吗?”
答:“这两年好啦,够吃。”
我再问:“那怎么不买点更好吃的,像点心什么的,给孩子吃?”
答……不,没答,她看了我半天,问我“你从哪来?”
我说从北京来,她拉着亲家抬脚就走,走出没几步又停住,回头向我喊:“点心?没吃过,你吃的起我们不行。刚刚吃饱肚子,长油水吃油条就不错了,还点心,一步登天那!首都来的懂政策啊,咱这是瞎说,可不敢上报啊!”
当然,那时其他许多地区、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早已大大领先这里,想吃什么都不成问题。但这里毕竟还是没有脱贫的老区,吃点心还是吃油条,我不经意的提问落实在这两种食品上时,差异立现,同时反映出我刚才的采访有多不靠谱。
我曾经看见过某位同行为拍摄“富裕农家”而把这家的好东西统统拿出来,摆放在一起,让人家坐在好东西中“说说感受”。那户农家是老实人,谁也说不出话,只能坐在好东西中憨笑,笑的时间长了,笑容就像用胶水粘在脸上似的,比哭都难看……
我们这些拿公家照相机的人呐,有时候就是找抽!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