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维
1992年,画面上正在往台下走的是时任中国科协主席、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他刚刚向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致完辞,会场内照例响起了掌声,但朱光亚似乎还有话要说……
按说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无论从科技强国方面,还是从倡导青年科技人员以学识报国等方面来说,这个会议无疑相当重要,有关方面事先也通知新闻单位采访,有重要领导出席。可我到了人民大会堂后发现情况有变,以往为大会场提供的标准照明今天只开了不到一半,整个会场黑乎乎的,看来领导人肯定不会来了。果不其然,自始至终这个会就这么黑乎乎地开,企盼中的领导人一个没来。
这下我惨了,没带闪光灯,胶片感光指数不够(我用的可是400度高速新闻胶片),只好以最快的速度把感光度提高到1600度,这时朱光亚已经快走出画面了,我赶紧按下快门……
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上嘴皮碰碰下嘴皮口号很容易喊,但距真正落实看来还只有期待。我那时每年要N次去人民大会堂采访,这次的采访经历绝无仅有,也说明理想与现实从来都是两回事。感谢我供职的报社,第二天将这幅照片刊出,我接到一位熟悉的平时大大咧咧的科技工作者的电话,还未说话,他先哭了。
我采访过许许多多盛名的或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抛弃了在国外的一切回国效力,有的是今天科技领域的顶梁柱,但数十年来层出不穷的歧视、伤害、不信任,令他们痛至骨髓,令我们欲说无语。
1991年我随一批国内水利水电专家赴新疆阿勒泰考察,在人迹罕至的绵延群山中,突然发现了一座暴露的孤坟,那是因公牺牲的水电勘测队员的新坟,但已被野兽刨开吃得尸骨遍地。我们下车收拾好遗骨,填好坟墓,默默志哀。路上,没人说话,长时间、长时间的沉默,一路沉默……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