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呈像】上海地铁生活随拍

2014年09月04日15:27  品图专栏  作者:孔繁利  
摄影|竺钢

文|孔繁利

  大约是2011 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写了篇小稿子,关于上海地铁的,那时候,我希望有摄影师能好好拍拍这个题材,除了对拥挤攒动的人群的浮光掠影,是否可以有更细心的观察更特别的角度;没过过久,我接到竺钢的电话,说打算带一些地铁的图片过来给我看,此时,这个题材,他已经拍了有一年多时间了。

  如今,竺钢的《地铁phone》摄影集子终于出版了。拍摄历时四年,出版历时一年。这是一部以手机为拍摄器材,主要聚焦地铁拇指族的摄影集。

  四年的时间里,他换了三次拍摄器材,从四年前,像素仅有300 万的非智能手机到像素1300 万的智能手机;四年的时间里,他乘遍了目前上海所有的14 条地铁线;四年的时间里,他用心用眼,用手上不起眼的手机,记录下了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地铁里一个个平凡又不平凡的瞬间。

  这些影像,没有宏大的主题,也不是技巧典范,它甚至像生活本身一样有些平有些淡,它只是展示那些被我们熟视无睹又稍纵即逝的生活瞬间。

  但是,这些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拍的画面,其实是摄影师用心观察努力捕捉的结果。画面中的人,是陌生的甲乙丙,也是熟悉的你我他。那些神态表情,那些衣着打扮,那些电子产品,都是我们当下生活的典型标识,那里面散发出的是你身边的真实生活气息,还有画面里的那些幽默感,也是生动自然质朴的。

  当摄影记者几十年的竺钢,仍然对摄影保持着新鲜如初的热情,对生活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在平淡的生活里,寻找摄影的新意义。每个入镜者都是在未被打搅状态下的本色展示,自然,放松,真实,有趣。

  这些看似闲散的片段与瞬间,一直有隐形的线,将其串连起来,那就是人们手上的电子通讯设备。

  因为人类的交流需求,促动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是,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内,乘客们自顾地沉迷于手中的这些电子通讯设备,让拥挤的地铁里充满寂寞,在地铁车厢里形成奇特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我看来,这些影像的意义,主要不在摄影层面,而是社会的层面。

  的确,先进的科技与发达的交通,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沟通工具,但并不代表着让我们自然拥有更好的交流本身。当技术与工具让世界的距离在缩短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否反倒拉长了呢?

栏目编辑|马俊岩  实习生|戴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地铁 生活 上海 摄影 孔繁利 竺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